乡村冬日
热点新闻: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杂档中,有一幅 《消寒诗图》,其中第一句就是“头九初寒才是冬”,意味着冬至一进九,就是冬天了。这时,田间地头的五谷都收获归仓,作为午季作物的油菜、小麦也早已播种下田了,漫长的冬日时光,在广袤的农村,被乡民们打理得活色生香。
冬季,在我的印象中,除朔风凛冽外,有阳光的日子还是居多。在暖暖的冬日下,农家开始忙活起来。经霜打后的白菜和萝卜,被家中男劳力担回来,洗净晾干后,女人便系上围腰,寻一处有阳光且避风的地方,手指飞快的将白菜和萝卜切成丝或丁,一层一层均匀地摊在支起的筛匾上,接受阳光的检阅。待稍许脱去水分后,放上八角粉、辣椒粉和盐,腌制成香菜、萝卜条,备着招待客人或来年春天吃。此时因为气温较低,也是腌渍腊货的最好季节,家中鸡鸭鹅被宰杀,富裕的人家还特地到集市买回鱼和肉,从旮旯里找出盆钵,分门别类地码上盐腌渍起来,数日后穿上麻绳,在竹篙上挂成一排,置于朗朗的冬阳下,犹如列队的多兵种士兵。那晒得流油的腊货,看了就让人舌底生津。展示的多少,也是家庭殷实与主妇勤劳与否的象征。冬日里,往往使农家甜美的日子得到无尽的张扬。
冬季,也是妇女们绣花描红的大好时光。进九后,漫长的冬日如何打发,她们便选择织衣纳鞋。在温暖的冬日下,姑娘们买来毛线,为心爱的小伙专心致志地织起毛衣,每当别人问起给哪个织的时,未曾开口,脸庞已泛起两朵红晕;嫂子、大娘们则聚在一起,各自拿着一双鞋底,一针一线细细密密颇具耐心地纳着。那时,每家都有大伢子、二妹子、三小子好几个小孩,过年每人都要有一双新鞋,因而总觉得她们手中始终有做不完的针线活。白天,三五一群沐浴着阳光,相互谦虚的比较着各自活计,欣赏着彼此绣花的图案,说说笑笑,不觉日昏;夜晚,就着一个火桶,一盏油灯,小孩在读书,妈妈在纳鞋,奶奶在上鞋,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唯有可亲的灯火。那一幅其乐融融的冬日温暖画面,至今永远定格在我记忆深处。
集成阅读:
- [02-27]春节刚过 又闹“保姆荒”
- [02-27]男孩捐骨髓救兄 配型成功却缺手术费
- [02-27]合肥春节一手房成交量同比降幅33%
- [02-27]被一根棒棒糖骗走 6岁女孩惨遭邻居杀害
- [02-27]安徽省食药监局要求严格排查药品非法添加剂
- [02-27]安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将"破旧立新" 遏制贪腐
- [02-27]交通部承诺民生10件事:基本实现ETC全国联网
- [02-27]哺乳期妈妈网售多余母乳 包装袋标出产日期(图)
- [02-27]"艺考"开幕 女生:家长认为演艺圈太乱关了我几天
- [02-27]揭开高价保健品“画皮”:喝瓶维C不如吃俩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