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 3月1日,记者走进庐江县白湖镇杨柳圩,放眼望去,连片的荸荠田内,农民在收荸荠,经纪人在打包、装车、发货,一派水乡丰收图景。
在西城村雁头村民组的田头,记者挽起衣袖,穿上雨鞋,与今年已六旬的周建全一起挖荸荠。周大爷说,他种荸荠有20多年了,前几年每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今年亩产和价格双提升,收入会更高! ”周大爷掰着指头与记者细数,今年他种了5亩田,亩产量比去年增加1000斤,达到5000斤,“每斤卖到2.5元,每亩田收入上万元是铁定的! ”周大爷笑声爽朗。
西城村党总支书记陶友根介绍,荸荠既可以当蔬菜,又可以当水果,在当地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明清时期曾为贡品而名扬海外。
陶友根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荸荠,经纪人应时而生。 2000年,村里成立了柳风荸荠生产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同时,建了交易信息平台,收集购销信息,20多个购销网点遍布全镇,将荸荠交易市场搬到了农户家门口。荸荠上市时,庐江每天有15吨荸荠销往外地。
在柳风合作社的荸荠集散地,记者看到有三三两两的经纪人聚在一起等货源。经纪人周利元这两天手机都快被打爆了,催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真有点招架不住,有时急了,就自己带小工下田免费帮农户采收荸荠。你看,刚刚凑齐了一车货,准备发往乌鲁木齐口岸,明天晚上就能端上俄罗斯居民的餐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