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依法管理非煤矿山 推动资源科学开发
热点新闻: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日前通过、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安徽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对非煤矿山的建设、生产、环境保护、管理等进行规范,是全国首部规范非煤矿山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1、规范与发展并重
——明确主管部门监管职责
原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非煤矿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煤矿山的监督管理工作。
解读
非煤矿山行业是我省重要的资源性、基础性行业,《条例》所称非煤矿山是指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以外的矿山。
一直以来,非煤矿山生产建设环节缺乏专门法律法规来规范,也没有明确相应的监管部门。2009年,省政府确定由省经信委承担行业管理职责。为解决行业监管的法律依据问题,《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非煤矿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煤矿山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公安、工商、环境保护、水利、林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非煤矿山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条例》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一方面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非煤矿山企业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安全利用。另一方面,要求非煤矿山行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推进非煤矿山合理开采、资源综合利用、质量标准化建设,依法对企业实施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条例》,非煤矿山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推进非煤矿山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的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提高非煤矿山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备案管理工作,对不符合备案条件的非煤矿山项目,应当要求建设单位限期整改。 《条例》还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接受群众举报,依法予以处理。
2、严格行业准入制度
——门槛高于“国标”
原文
非煤矿山项目建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非煤矿山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入条件;
(二)符合国家和省相关宏观调控政策;
(三)取得矿产资源管理、规划选址、项目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等方面的批复;
(四)对项目所在地的公众利益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解读
我省非煤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落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009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省政府对非煤矿山行业进行治理整顿,关闭非法、不安全的非煤矿山,整合重组小矿山企业,非煤矿山数量由5000多家降为1700余家,治理整顿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条例》通过地方立法巩固整治成果,规定了非煤矿山行业的准入条件,其标准高于国家有关规定,还要求开发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特别规定。 《条例》指出,新建、扩建、改建非煤矿山项目实行核准或者备案制度。列入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项目,应当由项目核准机关核准,其他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未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核准或者备案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条例》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建设非煤矿山项目:违反矿产资源规划,将中型以上规模的独立矿体分散零星开采的;在城市规划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内,新建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地貌损坏等严重水土流失露天采矿项目的;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建设的其他项目。
集成阅读:
- [03-30]安庆首个本土O2O电商“不打烊”闪电崩塌
- [03-30]男子一句话窝火六年 半个月放火三次
- [03-30]合肥市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全公布
- [03-30]宾利撞死骑车人 司机喊哥哥“顶包”
- [03-30]滁州一吸毒男子疯狂盗窃7辆轿车 最低仅卖900元
- [03-30]出狱20多天又犯案 男子12年9次被抓
- [03-30]央行等三部委: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
- [03-30]第七场中央公车拍卖今开槌 最高起拍价首破50万
- [03-30]简政放权遭遇地方层层推责 企业办证谁也不签字
- [03-30]大学生跳黄河救男童被冲走 获救者一家下跪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