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错过安徽”-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05/27 09:17:40
来源:安徽日报

“不能再错过安徽”

字体:

  这是一个关于安徽的有趣问题。

  为何这个曾经存在感不强的“小透明”省份,如今在企业家和投资者眼中成为一片投资热土?为何在去年疫情影响和“三重压力”冲击下,安徽全年投资增速能一跃冲到全国第六,并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答案是——感召力。

  感召力,是一种人格特质。同样,一个地区、一个省份也有着类似的“感召力”。

  “安徽发展势头强劲,营商环境好,对海内外投资者很具感召力。”前不久,来安徽考察的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这么说。

  “安徽发展优势明显,营商环境感召力强。”去年底,组织多家跨国药企高管、科研院所专家组团来安徽洽谈的齐济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莉表示。

  靠着这种“感召力”,安徽“双招双引”新攻势越打越响,高端要素集聚度越来越高,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碰撞出越来越多激情的“火花”。

  “错过浦东、错过深圳,现在决不能错过安徽。”一位企业家在与安徽省领导见面时由衷感慨。

  政府“有为”,投资“可为”

  今年2月,一家来自土耳其的全球知名船舶服务技术公司与阜南县签约,投资102亿元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项目落户于此。

  国际大企业投资百亿元到安徽的一个县?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这家土耳其企业——纽龙船舶集团总裁努曼道出了原因:“这里的政府工作人员十分懂企业、值得信任,交往越深,越觉得这里营商环境优越,坚定了集团投资的决心。”

  哪有什么“投资奇迹”,只不过是有人在默默努力,擦亮了营商环境招牌。

  阜南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奠基仅用50多天。而在去年,阜南县曾引进的比亚迪项目同样刷新办事速度,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百亿元项目“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投资的感召力,源于一个地区长期打磨的营商环境。简单而言:政府“有为”,投资才能“可为”。

  没有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哪来企业发展的“金山银山”。去年以来,安徽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开展了“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难点,打好“组合拳”、送去“及时雨”、解决“老问题”,持续擦亮营商环境招牌。

  对企业家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高效的政务服务,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强力“助攻”。

  在安徽,实现了“1抵40”式的便捷。今年2月,《安徽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替代原有相关证明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在办理上市、融资等事项时,只需办理一份“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即可代替过去可能最多要跑40个政府部门开具的“无违法违规证明”,企业不用再多头跑、多次跑。

  改革实施两个半月,已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报告查询19万次,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6万余份,预计全年可替代30万份以上。

  “少跑许多趟路,少开好多证明,这样的政策让我们更好聚焦于业务,给了我们出色的体验。”合肥图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亮说。

  出色的体验,不仅在于“提效”,更在于“处处为你着想”。

  “不用我们自己操心,无须资料、无须申请、无须找人,通过‘免申即享’收到‘建筑承包资质二级升为一级’的奖励资金20万元。”安徽惠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巍深有感触地说。

  王巍所说的“免申即享”,如今在安徽越来越常见。

  今年,安徽企业享受涉及经信、商务、发改等多个部门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搭建后,企业只需要通过“皖企通”一个端口登录,就可以办理惠企政策资金申报的所有流程,及时掌握项目审批和资金兑付情况。

  安徽还承诺,拓展“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覆盖面,原则上所有惠企政策都要做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做到是常态,做不到是例外。

  站在方便企业的角度,进行政策供给的全流程改革,做到精准、便利又公平,方能得到企业点赞、欢迎。

  就在上个月,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专程来到合肥,他用“势头足、实力强、营商环境好”三句话评价了安徽,并表示“加大投资力度”。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中,安徽居全国第8位,同比提升8个位次。

  用“生态”理念塑造产业

  引凤来栖巢,“生态”很关键。这里的生态,不是指自然生态,而是利于企业茁壮成长的“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好比阳光、雨露和土壤,是“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茏”的重要前提。

  今年4月,坐落在潜山经开区的安徽鑫辉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GWh长寿命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PACK生产制造项目厂房完成封顶。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一项目开工不久,储能电池产业链上又一个项目——高端涂覆隔膜生产制造项目也落户潜山,项目方与鑫辉源还是“老搭档”。

  “我们和鑫辉源合作这么多年,是一条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他们来安徽发展,坚定了我们来这里投资的信心。”项目负责人熊明说道。

  这就是“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链上的主导产品生产加工开展“一条龙”式招商,形成上中下游俱全的“产业生态”,实现倍增效应。

  企业投资看什么?无非是政策、产业、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

  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强力的创新链支撑、丰富的人才链供给、充沛的资金链扶持,安徽通过“多链协同”,给落户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底气与坚实后盾。

  从产业链来看,安徽采取“龙头+配套”“基地+基金”的打法。仅仅几年,安徽培育了一批千亿元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稳定性得到锻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初显。

  新能源汽车正值“风口”。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聚集了江淮、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等10家整车企业和1200家配套企业,从材料到整车,一应俱全。

  在塑造产业生态时,安徽“链长+链主”的打法越来越熟稔——设立十大新兴产业专班,谋划重点产业的“施工图”,各专班由一位省领导挂帅,即“链长”,建立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机制;邀请龙头企业任“链主”,“链长”们考察营商环境、协调相关要素,指导“双招双引”;“链主”们协助政府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双招双引”路线图和施工图,实施精准招商。

  这套体系的设计和运转源于科学细致的产业规划和领导干部“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的责任理念。底层逻辑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

  创新链方面,安徽更是具有先天优势。

  比如,工业互联网就是创新赋能企业的重要平台,它能在更大范围整合要素资源,服务行业龙头,赋能企业数字化改造和模式创新。

  以羚羊工业互联网为例,该平台已携手30多家龙头企业打造工业大脑,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一体化工业智能平台,持续汇聚整合工业领域的流程、经验、知识与数据,实现工业企业“研产供销服管”全场景智能决策,已累计集聚超过5000款工业App,服务企业超5万家。

  不仅“授人以渔”,甚至“授人以渔场”。这样的产业生态,给企业家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才”与“财”的强大引力

  人才与资本,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高端要素。安徽的“感召力”,也在于“才”与“财”的吸引。

  5月初,在奇瑞汽车研发中心,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谷俊丽正在带着研发团队测试自动驾驶。

  这位自动驾驶领域知名专家,曾在多家国际高科技企业工作。在奇瑞集团负责人的邀约下,谷俊丽来到奇瑞,牵头组建了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奇瑞是一个能逐梦的地方,我们是奔着为全世界造灵动有趣的超高性价比的智能车而去努力奋斗。”谷俊丽说。

  梦想的背后,是安徽龙头企业招才引智的核心理念。近年来,奇瑞先后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机构,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前瞻技术研究,通过事业和平台,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如果说行业“大咖”们来安徽发展是一场逐梦之旅,那么创新基因则造就了安徽对年轻人的独特引力。

  去年8月,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产生45.2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尘封2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而创造新纪录的科研团队骨干,却是一群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人。

  1989年出生的房震正是其中一员。2018年从中国科大博士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合肥,加入科学岛强磁场团队。

  “合肥是一个适合做科研的城市。”房震说,在团队中,前辈们不仅对年轻人进行学术指导,还从思维方式上进行教导,让大家可以更快达到“做科研”的状态。

  以创新平台为支点,招才引智大门始终敞开。仅2022年,合肥市就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5.5万人。

  今年以来,安徽各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在“引、育、用、留”上下功夫,吸引广大人才来安徽干事创业。202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44.69万人,留皖就业率74.2%,创历史新高。

  聚天下英才,各路“千里马”正竞相奔腾在安徽这片广阔天地。

  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安徽,资本的力量正在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自2021年全省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安徽始终与资本界一起,共建打通长三角与中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平台,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构建,“基金丛林”体系加快扩容,产业引导基金已覆盖到十大新兴产业。

  基金“助攻”,已成为安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的一套重要打法。比如“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等母基金,由省投资集团委托其子公司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管理。母基金通过设立子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资,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新兴产业、助力“双招双引”。

  安徽注重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基建项目进行股权投资,解决基建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资金项目“牵线搭桥”,精准推动资金“滴灌”。今年,安徽组织开展项目融资对接专项活动,完善“线上+线下”项目融资对接机制,做到“月月有活动、场场有主题”。

  当前,安徽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正张开怀抱,期待着更多企业家、投资者携手合作,共享发展的红利。

  安徽的拼劲感召了企业,企业的活力感召着安徽,这场近悦远来的“双向奔赴”,是感召力的最好诠释:在最对的时间,遇上最好的你。

  投资安徽,与机遇同行!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