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行走的非遗”闯新路-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3 07/18 12:13:02
来源:泗县县委宣传部

泗县:“行走的非遗”闯新路

字体:

  一双小小的布鞋,也能走出“国门”。现如今,在泗县,药物布鞋的“脚步”越走越远,已经成为泗县一张亮眼的名片。

  泗县药物布鞋是安徽省非遗技艺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本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泗县先后引进和涌现一批现代制鞋企业,让“行走的非遗”畅销全国,部分产品还出口到多个国家。

  提起泗县药物的“前世今生”,80岁的非遗传承人孙成儒介绍,作为产棉大县,泗县有着悠久的做布鞋、穿布鞋的传统习俗,很多制鞋作坊还尝试在鞋垫中添加中草药,起到预防脚部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八十年代,作为原泗县制鞋总厂负责人,孙成儒在县老中医的帮助下,尝试生产药物布鞋。为了让药物布鞋新产品能够得到专家认可,他邀请省内外13位权威皮肤科专家,对中药配方进行研发、改进。按照新配方生产出来的药物布鞋,经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临床验证,治疗脚气有效率达到93.6%以上,除臭率为100%。

  1985年,泗县药物布鞋被认证为全国轻工优秀新产品,并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星火科技二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奖。2010年7月,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省级专家提供的中草药配方共计17种,主要功能是清热、燥湿、杀菌、止痒。将配好的中草药一层一层散布在鞋底里面,再经过纳底、上鞋、装楦、复底、压膜等60多道工序,一双药物布鞋才算全部制作完成。而在制鞋众多工艺中,尤其是“千层底”制作最为“吃功”。

  接过父亲手中的手艺,孙成儒的儿子孙标也成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随着市场的需求的不断提升,父子二人决定把制作“千层底”的“纳鞋底”工序分交给乡村留守人员制作,并尝试通过线下和线上两种办法销售泗县药物布鞋。如今大街小巷的鞋店里,各类鞋子琳琅满目、款式各异,但是总有不少人喜爱穿这种既传统又舒适的药物布鞋。(董立厚 刘文化)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