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岳西县文龙家庭农场新建的标准化秸秆发酵垫料养牛大棚内,来自安徽科技学院的专家正在对头陀镇的牛羊养殖大户进行秸秆发酵垫料、牛羊食用黄贮草料制作技术的培训。
“合作社存栏76头牛,喂牛需要玉米秸秆200多吨,再加上发酵垫料要用100多吨。以前谁能想到,废弃秸秆还能变成牛肉!”岳西县项湾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项龙笑呵呵地说。
作物秸秆处理曾是困扰农民的难题。如今,在岳西县头陀镇,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变废为“肉”,成了助农增收的“香饽饽”。
“玉米秸秆以前当柴烧,现在有养牛场收购,一捆能卖10元钱。”头陀镇梓树村村民曹安平说,他家今年还多种了3亩地,玉米增收了,秸秆也卖出了钱。
记者了解到,头陀镇自去年起便已开展牛羊养殖“秸秆变肉”行动,把牛羊养殖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该镇目前肉牛存栏182头、羊存栏2000多只,一年食用草料及发酵垫料就要5000余吨,需要2000亩农作物秸秆才能满足需求。
头陀镇还把“秸秆变肉”和秸秆离地两项工作有机结合,建立牛羊产业化联合体。“自从养牛大户多起来后,秸秆都用来当牛饲料了,再也无人焚烧,村里的环境也好了起来。”头陀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通过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养殖产业发展新路。
头陀镇镇长刘振兴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推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养殖模式,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以龙头养殖企业为引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发展,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记者 许昊杰 本报通讯员 刘会生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