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新春,在安庆路偶遇少华兄,刚道好,他就将手里才绘的一幅桃花送给了我。触及墨色丰富朵朵盛开的桃花,忍不住吟出元稹的“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仿佛成了这座城里最早遇见春天的人。
再与少华兄相见时,阳光已经暖了,春风轻柔,草芽破土,水边的柳枝,只要走近便能看见那茸茸的绿色。案头宣纸上春日的牡丹已经盛开,绿叶舒展。渲染的红牡丹含烟欲语,起收转折的白牡丹皎洁似月。友人说若不是见了砚上那半块老墨,还以为是花的清香。
有些人注定要和书画结缘的,少华兄早在1972年就与当时支援安徽建设海上画派的大家孔小瑜先生相识了,那年少华兄才17岁。小瑜先生见纯真少年笔下的山水竟也有模有样,连夸“这孩子聪明!”,于是少华兄有幸成为了孔老的入室弟子。
从艺之道,不仅只有勤奋,还要心慕手追,多听多看。1976年的十月,在四牌楼的一座四合院里,著名画家萧龙士先生正在给年轻的少华绘制一幅兰草,萧老画艺精湛,笔下的兰草更是线条丰劲质朴淳厚。搁笔萧老笑着让少华兄从印盒里挑选两方闲章钤上。少华兄最后挑了“老当益壮”和“龙”递上,萧老点点头说了一句:“小小年纪有眼光!”原来这两枚印章是齐白石先生亲刻并赠于萧老的。
说到“艺无止境”,无论怎样的知识与技巧,都是从点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深刻起来的。荀子把这种过程形象地比做“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唯有积土成山,才能云蒸霞蔚,风雨就此而兴!观少华兄创作,挥洒处各式花鸟皆能得心应手,眼前洁白的宣纸从一个点线开始,渐渐就长成他心里的样子,他说这是种特别美好的感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常在少华兄的笔底烟霞下感受到古人风骨,这在许多人无法潜心和水墨退化的当下,显得更加可贵。(江 涌)
王少华简历
王少华,当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安徽合肥人,王少华自幼习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艺术启蒙上深受著名画家朱屺瞻、王雪涛等影响;后又潜心师从著名画家孔小瑜。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美展中获大奖。他从80年代开始热藏历代艺术名家的书画作品,在书画艺术品收藏和鉴赏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渊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