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推广 > > 正文

泗县:蔬菜大棚“种”出好日子

2023-11-09 15:57:20 来源: 泗县县委宣传部

  近日,沿着宿州市泗县长沟镇大寨路来到汴河村蔬菜产业园,眼前一排排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银光。数千亩大棚不仅保障了城市蔬菜供应,更拓宽了汴河村产业振兴的幸福路。

  “特色路”越走越宽广

  “别看现在大棚种植非常红火,村民积极性也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动员村民费了不少周折。”汴河村党总支书记姚玉发指着从园区东侧贯穿而过的水泥路说,“刚才我们走的那条路叫‘大寨路’,当年之所以取这样一个路名,就是想让村里的产业做成规模、干出特色。现在,大棚种植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了。”

  “种大棚好是好,万一收不回来成本怎么办?”村委会干部开始做动员工作的时候,村民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普通农户有担忧能理解,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村党支部会上,党员们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给乡亲们“打个样”。

  效益是最好的说服力。温室大棚投产后,一个棚子年收入十来万元,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种植户数量成倍增长。如今,汴河蔬菜产业园种植面积已超过6000余亩,拥有现代化温室大棚412座,被评为安徽省省级蔬菜标准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园区还常年吸纳周边1000多名村民务工。如今,每年园区蔬菜总产量3000万公斤左右,总产值可达1.5亿元。

  “科技范”越干越有劲

  在泗县县政府和长沟镇党委的支持帮助下,汴河村积极与安徽科技学院、浙江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在蔬菜生产的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关键节点,邀请省内外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镇里还指派农技人员与种植户“结对子”。农户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通过视频或电话向专家咨询。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现在村里的“土专家”也有了自己的新思路。“西红柿生长周期一般是7个月,一年剩下的5个月大棚都是空着的,能否利用这个间歇时间种些别的蔬菜呢?”种植户王庆艳思考新的种植模式。

  2016年刚开始建棚种植西红柿的时候,王庆艳就辗转山东、天津等地考察学习,查阅网上资料,不断摸索实践。2019年,他在种好西红柿之后,开始间种西瓜、豆角、哈密瓜等蔬果,“小试牛刀”就获得了成功。2021年,王庆艳又尝试采取“两季西红柿一季西瓜”的种植模式,一年一个占地4亩地的棚子,收入就突破了40万元。“从一茬到三茬,我们的技术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希望以后能够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王庆艳脸上满是期待。

  “自家货”越卖越红火

  随着产业园规模的不断扩大,长沟镇政府在拓宽销售渠道上下了不少功夫,近年来先后建设8个西红柿交易市场,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激励措施,培养出30多名专业经纪人。

  在蔬菜产业园内,经纪人张强忙得不亦乐乎。“作为经纪人,我们有专门的区域划分,我这一块负责的业务主要是周边县市以及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平均一天能走一二十辆车,发货量在20万斤左右。”

  产业园不仅有送出去的业务,还有不少主动上门的客商。来自江苏的采购商丁素华谈起汴河村的西红柿赞不绝口:“我们那边消费者就认可这里的西红柿,都觉得特别好吃。我一天拉一车,能收1.5万斤左右,收多少就卖掉多少。”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一个地方的发展肯定需要产业来带动。我们长沟镇汴河村就瞄准发展西红柿种植,带动全村乃至全镇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长沟镇镇长王琪表示。(单珊 马远征)

[责任编辑:刘晓君]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