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砀山县关帝庙镇小华楼村的老梨园里,宿州市级非遗传承人樊敏和几位村民围坐在梨树下,制作虎头鞋、虎头帽。
小华楼村自古就有制作“虎头鞋”“虎头帽”的习俗,2021年,这两项制作技艺被列入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五一”前后,宿州市在杭州市举办了一场高端绿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现场展出的虎头鞋、虎头帽、蓝印花布、木版年画等砀山非遗产品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购买。
近年来,杭州市结对帮扶宿州市,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一批认养砀山梨树的杭州市民不仅爱上了梨花美景,也喜欢上了“梨花蝴蝶文”。
“梨花蝴蝶文如梨花、似蝴蝶,结体重心平稳,字体工整。”日前,砀山县非遗传承人王子香正在教学生学写梨花蝴蝶文。王子香把古砀特色文化和书法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总结出一整套书写方法,将篆书和楷书巧妙融合,使濒临绝迹的“梨花蝴蝶文”焕发新光彩。
为营造关注非遗、热爱非遗的良好氛围,今年国庆期间,砀山县举办首届非遗文化节。砀山蝌蚪文、砀山烙画、梅花篆字等传统美术展示,手工编织、虎头鞋刺绣、蓝印花布等传统手工艺演示,还有曹庄桶子鸡、梨酒等传统技艺展示,让来自长三角的游客尽享非遗之美。
10月27日,“运河寻梦 共享瑰宝”2023中国(宿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暨非遗进景区——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比赛在宿州市举办。来自安徽、江苏、浙江等运河沿线省市的70多个非遗项目进行互动展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截至目前,宿州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非遗30项、市级非遗91项,非遗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该市研究出台保护传承非遗项目的系列政策,不断拓宽传承方式,创新非遗展现形式,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并颁布实施了《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运用法治力量守护非遗瑰宝,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走更远。(记者 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