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矾山镇竹溪·乔冲民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山村田园风情民宿与绿水青山以及周边竹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乡旅画卷。 李红兵 摄
去乡野山村感受田园诗意,在农家池塘来场垂钓烧烤,邀三五好友在草坪上“围炉煮茶”,躺在湖边帐篷里看璀璨星空……这些惬意场景,如今在民宿就能一一实现,你期盼的“诗和远方”,可能开1小时车在城市边缘就能找到。
2023年,旅游业强劲复苏。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民宿相关企业数量共22.3万家。而在合肥,各类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数量猛增,发展得如火如荼。
新晋家庭民宿保留“原汁原味”
退休后“再就业”,62岁的王自元回想起来还有点不可思议。今年国庆节,他的家庭民宿刚开张,这是庐江县第一家拿到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家庭民宿。
“今年6月,政府有人来找我,说‘你家房子门前是湖,门后是山,道路畅通,周围景色不错,房子还带小院,要不要做家庭民宿’?我一开始还不太愿意,因为不懂这个。”王自元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情干——设计、改建、装修、验收,当地政府部门全程参与帮助,仅4个月,王自元的“溪畔原舍”赶着国庆“黄金周”开业了,生意火爆。
“我们主打的是家庭的温馨感。”溪畔原舍里有9间房,都按家庭卧室风格布置,还为年轻旅客准备了电竞室、棋牌室,客厅的大沙发对面安装了投影仪,晚上房客们聚在一起看电影。
房间外的小院里长着2棵高大的柿子树,比起摘柿子吃,客人更喜欢把“红果挂满枝”的风景装进相机里带走。一旁的菜地都种上了小白菜、菠菜、茼蒿等蔬菜,可口的食物就从这里采摘。“有时候客人觉得我们种的蔬菜好,我就说‘拔,不要钱’,给他们带点新鲜的回去。”
临近年底,天寒地冻,来旅游的客人少了,入住的大多是出差到此的客人。王自元从忙碌中脱身,又想着“升级”下自家民宿,“准备划一片花圃出来,明年春天种上花,选那些分别在春夏秋冬开的,这样一年四季都有花开。”
王自元家庭民宿的红火,只是庐江县差异化发展民宿产业的一个缩影。去年年底,庐江县全县只有9家民宿,今年这个数字涨到了40家。
“今年我们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引导老百姓开家庭民宿,而且确实也有市场,我们会根据民宿改造投入情况,对新开的家庭民宿给予3万元-20万元的奖补。”庐江县文旅局副局长王凤兰介绍。
吃住行游购娱满足多元化需求
不同于溪畔原舍的乡野风情,肥东县长临河镇的畈塘·拾吾舍民宿保留了江淮建筑的传统风格。青石板、花砖墙、小阁楼,飞檐翘角里树影婆娑,鸟鸣更幽,就像走回了旧时光。
路侧大田为畈,筑土遏水为塘。“拾吾舍”,谐音十五舍,其是在原址15栋民房基础上改造而成,保留原有老宅的记忆。畈塘·拾吾舍民宿属于畈塘民宿群中一个,位于六家畈景区的核心区域,紧邻巢湖、远离市区。
据安徽斌锋六家畈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学树介绍,2020年5月,畈塘·拾吾舍民宿一期35间客房对外营业,如今已增至129个房间,2023年营收较去年增长20%。
“实际上,畈塘·拾吾舍已经超出了客人‘住’的需求,虽然民宿里也有休闲设施,但民宿外的相关配套,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完善了,它像一个囊括旅游6大要素的文旅小镇,‘吃住行游购娱’都能提供。”胡学树说。
胡学树观察到,畈塘·拾吾舍的消费群体中,亲子家庭和年轻人尤为突出。“亲子家庭更注重体验感,比如非遗手工制作、半成品DIY、儿童游乐项目等,而年轻人更喜欢自由,喝咖啡、骑行、在湖边看风景,找一个地方放空。”
“‘95后’到‘00后’慢慢变成了主力消费青年,他们对于生活的享受也在慢慢改变,越来越亲近自然,享受自由空间,而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乡村风景具有不可复制的魅力,未来,我们可能会做以年轻人为定位的民宿,把好的东西搭建起来,年轻人一定会到乡村来。”胡学树说。
合肥起步稍晚着重打造民宿品牌
据市文旅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合肥市在建民宿项目23个,证照齐全的民宿共63家投入运营。
今年五一小长假,合肥市首次进入全国“周边游近郊游”排行榜第六位,旅游民宿功不可没。合肥旅游民宿已成为微乡村旅游目的地,有效带动了就业,促进了消费,“小民宿大产业”已然成为乡村振兴与旅游开发的双赢之作。
“民宿又火起来,是文旅市场复苏的一种标志,其实关键还是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推动,同时群众有需求,很多民宿抓住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机遇,形成今年民宿数量增长的态势。”中共合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王永龙说。
合肥民宿发展起步并不早,2019年才开启,202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总投资已达35亿元。
在民宿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庐江县,一宅两院“农舍经济”民宿发展模式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市文旅局从最小处着眼,指导县区完善民宿周边基础和配套设施,目前已建成旅游停车场180余处,旅游厕所220余座,并建成庐南川藏线和环紫蓬山等多条旅游风景道;同时,提升周边环境,打造多处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如四顶山3A景区,红石咀帐篷露营地,粉黛西坡等,借助网红“流量”,形成民宿“留量”。
乡村民宿要想发展得好,品牌创建不可或缺,“合肥的民宿品牌虽然起步相对滞后,但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起点高,我们主要靠本土创建和外地引进。”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庐江县云里安凹获评全国首批甲级民宿,当时全国只有31家,安徽有2家。2022年,少间王圩里、西庐印象等5家脱颖而出,获评国家丙级民宿。2023年,四顶山居申报国家乙级民宿并已通过现场验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民宿是乡村文化的最佳载体。合肥在民宿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合当地文化,彰显合肥地方特色。
“未来,民宿会越来越火,合肥民宿应该注重打造自己的本土品牌,多元化发展。民宿不仅发挥‘住’的功效,关键是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扶持民宿发展,是希望让农民群体富起来,带动当地就业和乡村振兴,以国企领投来撬动社会资本,用市场来配置资源,让企业去经营,去自负盈亏,这样发展才有长远性。”王永龙说。(记者 黄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