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以来,该市空气质量指数为3.10,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19;PM2.5平均浓度28.2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2,同比改善6.0%,改善幅度全省第1;优良天数比率95.2%,达历史最优值。全市16个国控断面总体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良率93.8%。14个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聚焦新兴产业、技改升级、“专精特新”转型、绿色制造体系四大方面,围绕“2+3+4”产业链,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严控“两高”项目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23年1至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1.8%,居全省第5;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546家,居全省第4;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户、省级11户,均居全省第2。
碳达峰行动稳妥推进。出台《宣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交通、城乡建设等领域专项方案。印发节能降耗工作方案,强化节能减煤及清洁能源替代。组织重点企业编制碳排放报告等工作,完成火电企业年度碳排放指标配额和清缴工作,宁国市经开区获评全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能源消费总量639.17万吨标准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约356.22万千瓦,约占各类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的73.4%。2023年1至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515.48万吨标准煤,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72%。(甘德林)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