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淮南市寿县完成工业投资62亿元、增长近90%,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位居全安徽省第16位、第19位,第三季度投资“赛马”再获省表彰激励……
一连串数据折射出寿县经济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寿县通过建好园区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加快科技创新等措施,不断夯实发展基础,集聚发展动能。
建设中的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李先成 摄)
建好园区平台,保障高质量发展。寿县坚持用高标准规划引领南部工业片区高水平建设,共编制各类规划超出20项,有序推进南部几个园区主导产业调整和发展。目前,随着新桥大道、迎宾大道、科学大道、和谐大道等路网建成通车,以及寿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线路开通和新桥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南部工业片区电网、光网、路网、气网、水网已经全面贯通,并不断提质升级。全力推进“园中园”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科技创新园、机械制造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园中园”建成使用,让产业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聚焦产业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产业园”的招商路径,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园区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坚持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不断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南部工业片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关联产业累计引进项目93个,总投资658.5亿元,投产企业31个、完成投资34.7亿元。
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依托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澳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肥经济学院、万博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的新桥校区,加快推进大学城建设,打造高校经济圈。随着总投资20.6亿元的引江济淮新桥港区获批建设,港口经济带已经在规划建设中……
积蓄创新动能,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引才招智力度,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有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在园区成立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或与园区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园区创新活力不断显现。2023年新认定省级研发中心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2家,新增战新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22家。目前,南部工业片区共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3个,推动园区日益成为高新技术的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制造聚集地。(王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