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长三角 实现新突破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安徽“轮值年”。“轮值”的这一年里,安徽取得了哪些实绩?1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安徽实施国家级长三角联合攻关15项,52项居民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卡通办”,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超2.5万家医疗机构,从科技创新到民生福祉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长三角一体化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2023年,安徽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创新共建实现新突破。去年,安徽参与实施国家级长三角联合攻关15项,共建中国科大上海科教基地、合肥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推动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
在产业合作方面,安徽牵头开展智能语音产业链研究,面向沪苏浙开展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3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7个、总投资超460亿元。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一区三片区”总体空间框架基本构建,沪皖共建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先行启动区落户广德。
在改革开放中,安徽也始终以创新姿态“走出去”。安徽复制推广沪苏浙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192项,谋划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协同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配合国家出台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行动计划,布局建设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
在生态环保方面,安徽更是牵手“兄弟省市”共同取得新进展。如配合国家出台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方案,与浙江省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实施“浙皖合作10件事”;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布局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等。
对每一位安徽百姓来说,长三角一体化最大的感受就是跨地区生活更加便利。去年,安徽52项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了长三角“一卡通办”,15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网通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超2.5万家医疗机构。
记者 刘小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