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合肥科普游“火”出圈-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2/06 11:31:40
来源:合肥晚报

寒冬腊月合肥科普游“火”出圈

字体:

  “科里科气”碰撞“文里文气” 迸发出“1+1>2”强劲势能

  学生参观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1月26日,来自江苏如皋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在国轩高科参观

  “不追山川美景,只为科创科普”。今年以来,来自阜阳、南通、杭州、天津、乌鲁木齐等地的青少年学生陆续奔赴合肥,火热的科普游正在生动上演。在“科里科气”与“文里文气”碰撞中,大有可为的合肥科普游已经迸发出“1+1>2”强劲势能,未来值得期待!

  30名杭州少年的年前“硬菜”

  就在上周,四年级杭州小学生杨茜结束了她在合肥4天3夜的科普行,在返程高铁上,有些“意犹未尽”的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回顾了这些天游览笔记后,在首页认真地标注上了“合肥”两个字。

  安徽创新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科学岛大科学装置……1月29日,一群杭州小朋友来到合肥开启他们在龙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场旅行,好好地体验了一把合肥的科技“脉动”。

  “游览的过程,就好像我在实时翻阅一本更真实、更立体的百科全书。”结束安徽创新馆之行,五年级的詹寓元用“奇妙”形容自己的感受。

  早在去年暑假,此次杭州科普游的领队胡信昌就已经带过一批杭州孩子来到合肥,4天的行程给他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那之后,“络绎不绝”的杭州家长们都在微信上向他打听着下次的合肥科普游。“这期一开放报名,不到半天,30个名额就已告罄。”

  之所以选择在年前来到合肥,胡信昌笑言,希望合肥科普游,给孩子们的年夜饭桌再加上一道“硬菜”。“合肥的科创魅力值得孩子们去感受和回味,走进科研之地,触摸科研产品,让他们对科创产生更多具象感受。”

 合肥年前科普游依旧“忙不歇”

  一月以来,天气愈寒,雨雪皆至,但在合肥,各个“科技+”景点带来的科普旅游热度却丝毫不减。

  1月31日,在这群杭州少年感受合肥“科里科气”的同一时间,畅游包公园的52名新疆乌鲁木齐师生正感受着合肥的“文里文气”。

  若把时间指针再回拨到去年,我们还能看到近百位来自港台“小小科技粉”离肥时的不舍。这也促成了香港研学交流团领队陈慧灵于12月底带队“再探”合肥。

  “大科学装置最新成绩广受关注,EAST控制大厅更是成为各地青少年们必须要去的打卡点。”据合肥科学岛上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普主管张素贞介绍,去年科学岛日常接待1500批次、35000多人,全年更是超过5万人来访。

  当然,不仅仅是科学岛,还有中国声谷、位于巢湖畔的安徽创新馆等科技地标都成为科普研学游团队必须打卡的“风景”。

  合肥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刁咸文告诉记者,今年1月以来,已经有来自阜阳、南通、杭州、天津、乌鲁木齐等地,年龄7岁到15岁不等的青少年学生陆续来到合肥,科普研学游的接待人数超过1600人。

  借助丰富的科创资源,近年来,科技创新高地的合肥,还将打造出一张“科普旅游胜地”靓丽名片。

 科普游源于城市的“顺势会为”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合肥人气爆棚的“科普旅游胜地”背后,有着整座城市的“全力以赴”。

  8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3个市级工业旅游基地、14个科技旅游基地、33个研学旅行基地……依托各高校院所、创新企业等科研院所和基地,目前的合肥已拥有了科学岛、中国声谷、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170家。

  科普的硬件“多点开花”,“软件”同样不甘落后!

  如今,开展科学家进学堂、讲科普等活动已是合肥提升市民“含科量”的“必修课”,每年常态举办科普活动更是超过5000场。同时,合肥市还不定期邀请知名院士来合肥为市民做讲座,不少在肥科技工作者也纷纷化身科普达人和志愿者,帮助青少年叩开科学之门。

  据合肥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在盘活市场的同时,整合政务资源,不断开发和挖掘新的科普游线路,推动合肥科普游向纵深推广。

  去年7月,合肥市专门部署了文旅“八个游”举措,其中位列首位的就是科创科普游。今年1月21日,合肥市更是一口气发布了8条科创科普主题研学精品线路。1月31日,骆岗公园发布5大主题、8条示范线路的研学产品,科创科普教育主题就在其中。

  去年年底,在长三角科普联盟科创科普游论坛上,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研究院王挺预计,科普产业未来可在全国形成万亿量级规模的新兴产业,而有着丰富科技创新资源的合肥,科普产业已呈现出壮大之势。

  如今,合肥如火如荼开展的科普游,正是城市科普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或许,这也就不难理解,去年仲夏“火出圈”的合肥科普游,为何直至严冬腊月,依旧“电力十足”。

  记者 汪涛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