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国外的英歌舞来肥演出-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2/20 17:10:11
来源:合肥晚报

“火”到国外的英歌舞来肥演出

字体:

  吸引众多市民打卡,演出团队期待下一次再来

  这个春节假期,国家级非遗英歌舞不仅在各大社交平台“出圈”,也在国外街头吸粉无数。一支来自广东潮汕的英歌舞团队在春节假期来到合肥市祥源花世界景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0岁,部分成员第一次来到合肥。演出之余,他们在城市“citywalk”,逛公园,品美食,“合肥很多好吃好玩的,大家都很热情,我们下次还要再来。”

 国家级非遗进合肥景区

  2月17日下午,祥源花世界景区的中心广场驻足了许多游客,“待会儿英歌舞就要开始了,我们已经连看两场了。”市民管明婧告诉记者,最近英歌舞受到大家的关注,了解到也有团队在合肥演出,就和朋友一起过来“打卡”。

  还没等记者看到演出人员,锣鼓声就响彻了中心广场。透过前面举起来的手机镜头里,演员们身穿鲜艳戏服,手持彩色舞槌,在手中不停地上下翻飞,踮脚、抬腿、腾空、落下,边走边舞。时不时地还会有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可谓是气势十足。在游客的簇拥下,脸涂油彩扮成英雄好汉的队员们沿着景区道路行进,虽说记者所处的位置靠后,透过人群缝隙看到的刚劲奔放舞姿,以及传出来的鼓槌声、踏步声、呐喊声,威武豪迈的气势足以震撼全场。现场欢呼声、掌声不断。

  “我是从南京专程开车过来的,原本打算看完一场就回去,现在又二刷了。”来自南京的徐先生将手机相册展示给记者,“我拍了几十条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许多网友点赞。”

  除了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许多本地游客也跟着跳了起来。

 合肥市民热情感染演出成员

  英歌舞的每场演出时间是半小时左右,许多小朋友早已等不及,拿上父母的手机,跑到演出人员身边合影。

  “合肥市民都特别热情,我们演出了4天,每天都是‘爆满’。”英歌舞团队成员林荣濠在一一满足游客的合影要求后,“好不容易才脱身,你看我后背,出了一身大汗”。

  林荣濠告诉记者,他们团队去年也来过一次合肥,“当时时间比较紧凑,很多游客觉得不过瘾,所以今年我们又来了。”除了增加演出天数,他们也增加了场次,“每天有4场,中途还会增加和游客互动的时间。”

  别看团队成员演出时十分老练,但他们却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团队。“我们最大的成员是20岁,最小的15岁。”

  以前,英歌舞更多的是在广东一带演出,“今年来到合肥,团队成员都没想到合肥市民热情这么高。”让林荣濠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被游客要求合影的短视频被发布到社交平台后点赞破十万,“都说我‘火’了,但是我觉得是大家更爱咱们非遗文化了。”

  演员演出之余

  感受美食美景

  如果说非遗文化让广大游客“大饱耳福”,那么团队成员的城市漫步也让他们爱上了合肥美景美食。

  虽说演出场次占据了团队成员的大部分时间,但是作为年轻人而言,还是希望可以体验城市的风土人情。“包公园真的很美,之前都是从课本上有所了解,这次我是走进去看的。”团队成员告诉记者。

  他们品尝了三河米饺等各类合肥特色小吃。团队成员说,这些小吃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味蕾,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几天演出结束,这群年轻人也对合肥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无论是白天的繁华都市,还是夜晚的璀璨灯火,这座城市都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团队成员们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他们的合肥之行。

  记者 王书浒/文 吴翰林/摄

 延伸阅读

  潮汕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作为一种大型多人舞蹈,英歌舞演绎了梁山好汉闯大名府救卢俊义的故事。每逢节假庆典,每当节假日或庆典时,表演者们会化身为水浒英雄,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和小巷中,用力与美的高亢演出抒发斗志,祈求平安吉祥。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