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不断有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肉牛经纪人来谈合作。刚养牛时这种情况连想都不敢想。”近日,涡阳县涡南镇亳州犇牛牧业负责人王汉魁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刚踏入养牛业,养殖规模小,不懂技术,“到东北、内蒙古等牧区引进犊牛,当地牧场负责人不愿跟我谈。”
如今,王汉魁已建了两个总占地160亩的肉牛基地,他感慨道:终于熬出头了!
从“找牛无门”到“送牛上门”,不仅是对王汉魁等养殖户多年付出的回报,也是传统产业的回归。
皖北小镇涡南镇有黄牛养殖传统。2023年,“牛10条”等省市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让这个小镇走上了肉牛振兴之路。
“我对‘牛十条’中开展‘活体贷’这条政策举双手赞成。养牛资金大,靠养殖户独立承担,风险太大。”养殖大户国化荣说,现在有了“活体贷”,每头牛保费500元,省市县补贴保费的80%,实际只需要养殖户自付100元。此举解决了养殖户资金压力的后顾之忧。
去年,涡南镇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14家,今年将新建高端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5家,肉牛交易中心一家。目前全镇存栏量约3000头、年出栏量近6000头、产值达1.2亿元,已形成集养殖、屠宰、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芜湖、南京、杭州等地设立了“皖北黄牛肉”直营销售点。此外,肉牛养殖每年还消纳秸秆近2万吨,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2000亩。
“镇里成立了由农综、环保等相关站所组成的工作小组,帮助养殖户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列出办理清单,让养殖户一目了然、一次办齐。”涡南镇党委书记陶宇说,涡南镇养牛大户十余年坚持,如今有了各项政策的加持,当地肉牛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马伟亮)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