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科技赋能农业 绘就丰收画卷-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4/18 16:30:02
来源:马鞍山日报

和县:科技赋能农业 绘就丰收画卷

字体:

  新农人用上新技术

  近日,和县历阳镇太平村的菜农王跃胜有些忙碌,眼下正是蔬菜大棚里的高架番茄苗快速生长的关键期。每天清晨,王跃胜便早早地来到大棚,细心查看菜苗长势,并小心翼翼地将每棵番茄苗藤蔓用塑料绳吊起,绳子一头系在藤蔓下,一头系在棚顶上,藤蔓下细碎的番茄小黄花中,授过粉的花蕊里可见小指头大小的番茄果。“这种藤蔓顺绳往上生长的立体栽培,可以保证番茄果质量和产量。”王跃胜边系绳子边说道。

  “目前正值番茄、黄瓜、瓠子等蔬菜瓜果的吊蔓期,为让这些蔬菜瓜果能得到充分的生长,我们必须清理掉大棚内的拱棚、内膜、草帘等冬季用的保温材料,让出空间。”王跃胜说。

  王跃胜是和县历阳镇较早种植蔬菜的新型农民,有着三十多年丰富的“种菜经”,对每个蔬菜品种的成长节点、棚内管护节奏都了然于胸。多年来,经过几次土地流转,他所经营的蔬菜大棚面积已经有15亩,虽算不上当地的“榜魁”,但也是远近闻名的大户和“能手”。去年,王跃胜所有大棚都种上了辣椒,春节前后,他抓住行情卖掉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的红辣椒在田保鲜。而“在田保鲜”是和县菜农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项技术发明,“见好就卖”,给菜农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王跃胜指着棚里吊着的圆饼大小的一套装置,几根黑线插进土壤,“这叫蔬菜小喇叭,靠太阳能供电,可实时监控棚里空气、土壤的温度湿度,空气温度超过30℃就放风,夜里温度低于5℃就保温,湿度高就排湿,低了就加湿……它连在手机上,每10分钟更新一次。”这位新农人用上数字农业新技术,科学种田,提高蔬菜产量。不仅如此,新技术运用成熟后王跃胜再向当地菜农推广,和群众共同致富。同时,他引进的草莓番茄、哈密瓜、久盛辣椒蔬菜新品种,销售时比同类产品价格高。“特别是久盛辣椒,采摘后能放十天半个月不变色不疲软,储存时间长,很受市场认可。”王跃胜说。

  除了每天做好在田作物保鲜外,王跃胜还要给番茄等蔬菜瓜果品种吊蔓。“遇上好的行情,就出手卖红椒,已经卖完的10亩大棚现在种上了甜瓜、番茄。”王跃胜说,这3000株甜瓜苗还是去年底向和县台创园一家育苗公司提前预订的,并全部定植完成。

  和王跃胜一样,和县许多菜农抢抓农时,正在抓紧开展蔬菜种植作业。而在和县一家育苗企业的大棚里,一排排正在培育的幼苗整齐地排列,大棚里安装了各种通风、补光、施肥装置,工人们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自动给幼苗浇水、施肥。“现在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我们每天有近120万株的种苗供应市场,能满足近1000亩大棚育苗需求。”该企业负责人何道龙介绍。

  和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蔬菜产业是当地重要支柱产业,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也是长三角最大的“菜篮子”。近年来,和县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目前,全县拥有规模化育苗企业4家,每年可培育各类蔬菜种苗2亿多株,不仅满足了附近10万亩大棚的蔬菜种植,还有效保证了在极端天气下各类蔬菜种苗的正常生产和供应。和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金龙说:“目前全县已定植早春设施蔬菜9.1万亩,预计到4月底,早春辣椒、西红柿、黄瓜将陆续上市。”

  夫妻档带领百姓富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采茶品茶的最佳时节。4月1日,在和县善厚镇万缘白茶种植基地,300多名采茶女的身影出没于郁郁葱葱的茶海里,采茶女的指尖在茶丛上跳跃,一片片嫩绿的茶尖宛如灵动的音符,从指间滑落流淌。

  “自阳历4月下旬,我们就开始召唤工人进山,高峰期每天有400多人。有本镇的,也有含山县姚庙、西集、清溪等周边县镇的采茶工。”茶场主人王兴家和妻子代永琴一边忙着收茶、称茶,一边介绍道。为调动工人采茶积极性,基地采取“按斤论价,多采多得”的激励机制,并提供一顿中餐。

  站在茶山之巅,放眼环顾,山上山下尽是采茶女忙碌的身影,她们身穿各色春装,将绿色的茶山点缀成一道风景。谈起种茶,王兴家如数家珍,他说:“茶叶是绿色植物家族中的‘骄子’,尤其是‘黄金芽’‘金镶玉’等一些名贵茶叶,难伺候,但价格昂贵。清明、谷雨是采茶的黄金期,清明前和清明后上市的价格差异很大,前三天没得采,后三天采不歇,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价。”

  人人都喜饮甘露,几人知晓种茶苦。“种茶、采茶都是苦差事,虽然采茶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但一年四季茶山都要进行管护,清杂、松土、施肥、剪枝、滴灌等,每一道工序都要人力物力去完成,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现在基地茶山已成气候,茶树齐腰高,站着采不到,蹲下不好采,必须弯下腰采摘,一天下来是腰酸背痛。”作为种茶的行家里手,王兴家非常了解采茶人的个中滋味。

  从2016年变卖家产回乡创业至今,王兴家、代永琴夫妻已在种茶这条道上走了8年,对他们而言,茶山就是全部的“家当”。回顾创业过程,王兴家百感交集。据他介绍,茶山前三年没有任何收益,由于是引进品种,茶苗对气候、土壤、季节等自然条件还有个适应过程,成活率不高,只能不断地补苗,不断地摸索。亲朋担忧、村民观望。有人嘲讽:“王兴家啊王兴家,你这哪是‘兴家’哈,这是在‘败家’哦。”“开弓没有回头箭,路是我选的,哪能半途而废?必须义无反顾朝前走!”王兴家说。

  好在王兴家并不是“孤军奋战”,这些年来,地方党组织一直在关注茶山的发展,并倾力给予帮扶。军民连心路、烘干房、喷灌滴管、蓄水池、环山公路等配套设施的相继建成,为茶山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真金白银践行“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责任。同时,地方党组织不仅在产业发展上关怀,更在政治上引导王兴家加入党组织,选举代永琴为县人大代表,激发他们夫妻坚定信心、坚持创业的内生动力。

  最让王兴家欣慰的是,经过8年的持续耕耘,万缘茶山在人们的视线里,颜色在一天天由“黄”变“绿”,现在的茶山已完全改变了当初的模样。春天,山上是绿茶覆盖,山下是桃花镶边,茶山不仅是家庭农庄,也是休闲观光之地。站在山下眺望,东西走向、西高东低的茶山犹如一条绿色的巨龙昂首向西。

  每到采茶季节,看到几百人上山采茶,王兴家、代永琴夫妻俩就有一种成就感。“现在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农村妇女,能在家门口就近采茶,一季下来,每人都能挣个几千元。每年,仅仅是支付采茶工钱就达到三四十万元,随着茶叶产量的逐年递增,支付的工钱也在不断增长。能带动乡亲们增加一点收入,这也是一名党员的职责所在。”王兴家表示。

  度过创业的艰难、洒下付出的汗水、收获成功的喜悦、看到今日的风景,王兴家、代永琴夫妻创业的信念历久弥坚。(通讯员 常兴胜 王智银)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