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中国|当千年白姜遇到青春力量-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4/26 16:59:05
来源:新华网

四季中国|当千年白姜遇到青春力量

字体:

  这是4月4日拍摄的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山礼乡村会客厅一景。

  春风轻拂,风铃悦耳,游客在繁茂的杏树下荡秋千、赏杜鹃、品白姜。这样的场景来自“离城市最近的远方”——坐落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山礼乡村会客厅。

  2018年,“90后”胡婷婷放弃收入稳定的设计师工作,返乡创业,注册了铜陵山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以铜陵白姜为主要产品,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经营模式。2022年底,胡婷婷和爱人程陵将村里的老宅打造成山礼乡村会客厅,吸引更多人走进大院村,体验铜陵白姜及其农耕文化。

  铜陵白姜素有“中华白姜”的美誉,兼具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点。铜陵白姜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种植、芭茅搭棚遮阴等技艺一直传承至今。2023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大院村是铜陵白姜核心产区,胡婷婷是家族中的第四代种姜人。“铜陵白姜是自然山水的馈赠,也是我创业的缘起,会客厅因此取名为‘山礼’。”胡婷婷说。以往姜农销售白姜的方式非常传统,无法提升白姜的附加值,更无法让消费者感知白姜的文化底蕴。作为铜陵白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胡婷婷定期在公众号和短视频账号上展示白姜种植和古法制姜技艺,设计更有时代气息的白姜产品,将老一辈的“土疙瘩”变成好吃又好看的伴手礼,为铜陵白姜注入新活力。

  越来越多的人寻“山礼”而来,这给了胡婷婷前行的动力。未来,胡婷婷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传承种姜、制姜技艺,用文化创意赋能铜陵白姜,带动家乡白姜产业。她坚信“姜”来会更好!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4月20日,人们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山礼乡村会客厅休憩。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4月5日拍摄的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29日,胡婷婷(前左)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参加“下姜阁”传统文化活动。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29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村民从“姜阁”中取出姜种。姜种在土墙瓦顶的“姜阁”里,按照古老的技艺,经过漫长冬季的熏烤,姜芽萌发,等待春天的播种。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29日,胡婷婷(前左)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查看刚刚从“姜阁”里取出的铜陵白姜姜种。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29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胡婷婷(右)在拍摄刚从“姜阁”里取出的铜陵白姜姜种。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29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胡婷婷(右)与种植铜陵白姜的村民江桂芳交流。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29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村民江桂芳种植铜陵白姜。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29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村民种植铜陵白姜。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29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胡婷婷(右)记录村民江桂芳种植铜陵白姜的场景。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4月4日,胡婷婷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家中走出。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4月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胡婷婷(左一)和爷爷胡龙开(左二)在准备即将种植的姜种。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4月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胡婷婷(左)和爷爷胡龙开在准备即将种植的姜种。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4月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胡婷婷(左一)拍摄村民准备姜种的场景。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4月4日,村民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种植铜陵白姜(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