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
石家庄最著名的美食是什么?
安徽板面
必定是菜单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当地人常说
没吃过正宗安徽板面
就不了解石家庄
到河北必吃一碗正宗安徽板面
也成了游客们口口相传的流行语
石家庄的特色美食
为啥是安徽板面?
这一切要从安徽板面的发源地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说起
漫步于太和县街头巷尾
大大小小的“羊肉板面”馆随处可见
“老板,来一大碗!”
听到顾客的吆喝
老板热情地招呼“里面坐!”
太和板面
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
是安徽北部的一种特色面食
摔上一碗面
淋上一勺汤
太和板面的制作工艺可讲究哩
以上等高筋面粉做面胚
羊肉、牛肉和几十种中药香料做汤料
拉面时先擀后摔
边摔边拉
待摔拉成型后滚水下面
捞起再淋上一勺秘制汤料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
一碗色彩艳丽、鲜香四溢的浓汤宽面
便可以端上食客的餐桌了
在太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和板面”代表性传承人李巍看来
一碗好吃的太和板面讲究的
就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
一清就是面汤特别清爽
二白就是面特别白
而且特别有劲道、有弹性
三红就是辣椒和红油颜色特别好看
成就了太和板面的灵魂
四绿就是小青菜特别新鲜
全部都是纯手工的操作
一套流程下来
总共需要五六个小时
经过时间的沉淀
才能做出
地道、美味的太和板面
晶莹翠绿的青菜
遇见剔透润滑的宽面
精心熬制的红油高汤
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鲜嫩多汁的羊肉点缀其间
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太和板面
成为不少食客的心头好
吃板面是没什么讲究的
一大碗板面端上来
既可以小口细品
感受板面的鲜香与筋道
亦可以大口朵颐
享受摄入碳水的快乐
中途再捧起大碗喝上一大口面汤
从味蕾到胃里
从身体到心灵
犹如春风拂面
满足和愉悦从心底升起
“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的太和板面
不仅带动了就业
也让美味交流、碰撞出“别样火花”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大量太和人涌向京津冀打工
也把家乡的这道美味带到北方
其中一些人就留在了石家庄等地
做起了板面生意
北方人偏好面食
河北盛产小麦
板面分量足
兼具咸、香、辣的口味
恰好迎合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
在味道的“江湖”里
从来就没有唯我独尊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探索
勤劳又聪明的太和人
发现石家庄等地的人
更喜好牛肉的味道
就主动迎合食客的需求
把太和羊肉板面改良为牛肉板面
让板面有了只属于石家庄的味道
一份牛肉板面
有开胃的辣椒
有香气十足的牛肉
能迅速补充一天能量
加上价格格外亲民
牛肉板面便迅速成为当地人眼中
最耀眼的食物
久而久之
“安徽牛肉板面”的招牌越擦越亮
成为当地的一道特色美味
板面中透着
太和人的勤劳与精明
河北人的接纳和适应
舌尖上的“双向奔赴”
共同成就这一碗香辣、筋道的板面
创造出安徽牛肉板面
这一享誉全国的板面品牌
也成为太和人敢拼敢闯
开放进取的真实写照
从最初的夫妻小店到连锁品牌
从新鲜板面到速食板面
如今
太和板面在开放创新的道路上
越走越远
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
甚至走出国门,飘香世界
据统计
目前太和县约有10万板面从业人员
在全国经营大小板面店约5万余家
行业年收入达百亿元
小小一碗板面
蕴含着太和人对美食的认真与追求
诠释了对生活的信仰与热爱
从选材到制作
从面条到汤料
每一道工序都精心“雕琢”
匠心擦亮美食名片
兴一个产业
富一方百姓
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