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迎客松
或许是中国“曝光率”最高的松树
它生长在海拔1670米处
其伸向一侧的枝干
仿佛热情张开的臂膀
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
故而得名“迎客松”
6月4日,“守松人”丁丁用望远镜查看迎客松的树冠。
6月4日,“守松人”丁丁对迎客松的支撑杆进行检查。
为更好地保护迎客松
20世纪80年代起
黄山配备了专职“守松人”
2016年,丁丁担任守松人
协助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
完成迎客松的日常巡护和监测工作
两人不仅是同事,更是师徒
6月5日,“守松人”丁丁(右)和师父胡晓春在雨天对迎客松进行例行巡查。
每天早晨6点半丁丁开始巡护观测
了解迎客松
枝丫、松针、树皮的细微变化
检查支撑架、拉索、防雷设施情况
利用无人机
对迎客松周边环境进行巡查……
6月4日,“守松人”丁丁在检查迎客松的支撑杆。
6月4日,“守松人”丁丁使用无人机对迎客松周边环境进行巡查。
6月4日,“守松人”丁丁用望远镜查看迎客松的树冠。
白天每隔两个小时
进行一次例行检查
如果遇到恶劣天气
每半小时就要巡护一次
夜间,根据红外线防侵入报警系统信号
随时起床查看情况
6月4日,“守松人”丁丁在用放大镜检查迎客松的树枝和松针。
6月4日,“守松人”丁丁在用放大镜检查迎客松的树皮。
6月4日,“守松人”丁丁通过监控查看迎客松的情况。
“迎客松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棵树,更像是朋友和亲人,我能感受到这棵千年古树蓬勃的生命力。”丁丁说,自己会把守护迎客松这件事一直坚持下去。
6月4日,“守松人”丁丁将巡查情况记录到《迎客松日记》里。
6月5日,“守松人”丁丁在雨天检查迎客松附近的地面,防止出现积水。
6月4日,“守松人”丁丁在检查迎客松的支撑杆。
6月4日,“守松人”丁丁在对迎客松进行巡查。
记者:张端 周牧 傅天 方欣
编辑:刘欣 林革 尹栋逊 郝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