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融入长三角 跑出“加速度”-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7/02 11:03:32
来源:马鞍山日报

和县:融入长三角 跑出“加速度”

字体:

  1月,和县党政代表团赴南京市浦口区考察学习;3月,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赴和县公安局考察交流,双方共同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暨浦和跨界协作发展警务合作座谈会;5月,和县在南京举办文旅推介会,全面展示自身的文旅资源和特产风物……

  今年以来,和县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对接南京,跑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度。

  以浦和毗邻合作为抓手

  和县与南京市浦口区交界,和县乌江镇与浦口区桥林街道仅一条驷马山河之隔,两地地域相连、文化同源、人缘相亲。2019年,和县与浦口区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2020年,由和县经济开发区与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揭牌成立,自此,和县与浦口的对接合作越发紧密。

  在今年1月31日的浦口—和县党政代表团会商对接会上,与会双方研究制定了《2024年浦口—和县跨界协同发展合作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根据《工作要点》,双方对推进347国道建设工程、苏356省道与G346滨江大道项目、乌江老大桥改造及乌江人行景观桥前期研究等重点项目作了具体的分工,明确项目(任务)由双方的相关部门精准对接,共同牵头。

  以浦和毗邻合作为抓手,今年以来,和县与浦口在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

  在交通互联方面:宁和高速(安徽段)累计完成投资20.15亿元,总体进度完成78.3%;G346滨江大道工可、初设、施工图正式获批,招标预公告已发布,省界衔接点坐标协议已签订,浦和段(丰子河路)已开工,力争年内全线开工建设;乌江老大桥完成改造,G4231南京至九江高速和县段、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和县段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S328、县道张杨路等前期工作加速推进。

  在产业协同方面:高水平建设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江声路、通江大道西段改建工程竣工,南山浦和智造科技园项目一期建成交付,浦和大道启动建设,科创大厦、企业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谋划“浦口—和县”毗邻合作产业孵化器项目;依托浦口区集成电路设计大厦2100平方米办公用房,打造“浦和科研飞地”,目前集成电路设计大厦已竣工。

  在民生共享方面:和县历阳二小和浦口实验学校进行“手拉手”教学结对活动;苏皖警格网格服务驿站常态化运行办公,居住证办理、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等8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警务融合合作;和县、浦口、全椒、南谯四地共同签订了《政法系统协作框架协议》;一季度共举办浦口—和县跨界协同发展合作招聘会3场,参会企业达20家,提供368个就业岗位,求职人数80人,达成意向人数14人。

  全面对接融入南京都市圈

  2024和县文化旅游(南京)推介会5月8日在南京报业传媒大厦举行。来自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宁和两地文旅部门、南京地区主流旅行社、长三角地区媒体等60余名嘉宾参与活动。此次推介会的目标是整个南京旅游市场。

  近年来,和县坚持打好“南京牌”,推进“一体化”。根据马鞍山市出台的《关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措施》,涉及和县的重点任务有2项:推进宁和市域(郊)铁路项目和推进与南京港合作共建,分别侧重于民生与经济。

  宁和市域(郊)铁路项目已被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以及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清单。目前,正在开展全线段线站位方案等专项研究。如果说,正在修建中的宁和高速建成通车后,将大大拉近南京与和县之间的时空距离,那么宁和市域(郊)铁路项目将让两地老百姓的通行更加便捷、成本更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化。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和县拥有长达23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还有天然深水大港,可常年停靠20000吨级至30000吨级船舶,有着货通天下的天然禀赋。目前,和县境内共有23个泊位,另有15个在建。下一步,和县将加强与港口企业交流,依据港口企业需求,推进与郑蒲港、南京等地港口交流合作。

  另外,和县围绕南京优质的高校资源,展开合作共建。今年1月举办了“和美英才荟”——专家教授和县行活动,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受邀参加。会议期间举行了“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县分中心”揭牌仪式,南京工业大学与安徽普米阳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丙烯酸酯制备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开发合作协议》。和县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借助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优势,为当地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支持。

  一体化“圆梦”长三角

  今年一季度,和县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个,其中来自南京地区的项目占比达43%,体现出“深度融入南京地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分工,强化产业配套能力”的发展方向。

  然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是和县怀揣的更大梦想,这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上述22个项目中,还有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天能钠锂电正极材料及研究院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太湖能谷铅碳液冷电池PACK生产基地项目等都来自长三角地区,占比达63.6%。

  除工业外,和县编制了《和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和县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将培育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深度参与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分工协作中形成现代化绿色食品产业体系。比如,在产业规模上,和县力争绿色食品产业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力争绿色食品规上企业亩均税收不低于18万元;培育或引进产值超20亿元企业1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3家以上、5亿—10亿元企业5家以上。

  在马鞍山市一季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合考评中,和县排名第一。从具体指标看:

  沪苏浙在马鞍山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一季度和县纳入国家统计库项目23个,实际到位资金29.9亿元、增长540%,综合得分居马鞍山市第一位;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一季度和县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468万元,综合得分居马鞍山市第三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事项,一季度和县从沪苏浙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等9个重点事项,综合得分居马鞍山市第一位。

  通讯员 和轩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