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蒲港新区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强化科技创新、守护一江碧水,坚定不移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贡献更大力量。
近日,马鞍山综保区大门口,66辆装有进口纺织设备的集装箱货柜车有序排队过卡进入保税仓,平均每辆车过卡时长不超过6秒。这也是马鞍山综保区开启通关服务以来,一票报关单入驻车次最多的货物。
据介绍,这些纺织设备是庐江一家纺织品企业从国外进口的高速卷纺机,总货值1.08亿美元,一共640个货柜,分成若干批次陆续进入马鞍山综保区。该批设备通过江海联运运至郑蒲港港口报关入区仓储,充分发挥了综保区“区港联动”与“智慧通关”优势。
立足于皖江北岸“第一港”的资源禀赋,郑蒲港新区锚定“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持续发力,全力构建“口岸+航运+产业+市场”的一体化口岸经济区,着力建设“保税港区”,加快对接长三角城市经贸往来。
近年来,郑蒲港新区持续发挥科创平台作用,依托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以及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立足郑蒲港新区在半导体和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共建科技研究中心和概念验证中心。郑蒲港新区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引入大项目、建设大平台,打造标志性亮点项目,同时结合企业需求,匹配科创要素,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郑蒲港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用实际行动守护长江生态,绘就诗意生态画卷。
在严把项目准入方面,郑蒲港新区实行招商阶段生态环境预评价,对不达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坚决不引进。此外,郑蒲港新区大力开展长江沿线“建新绿”行动,通过建设护堤护岸林、全面实施岸线复绿、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和沿线村庄绿化美化,构筑沿江连贯的绿色界面,建设和谐、共生的长江绿色生态廊道。为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郑蒲港新区还加大林业工作力度,落实林业“三增”工作,同时积极落实林长制,推动沿线兴林护林,确保林业可持续“常绿”。
从“一阳初动,万物未生”的宏伟蓝图,变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建设热土,郑蒲港新区不断书写着崭新的篇章。如今,这座产业新城,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大步向前。(柴胜松 丁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