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自1995年1月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政策性银行办行宗旨和理念,扎根“三农”沃土,服务国家战略,深耕主场主业,支农履职能力持续提升,推动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江淮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截至今年6月末,贷款余额6719亿元,是成立之初的27倍,对公贷款、粮食贷款、水利贷款余额均位居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成为服务安徽“三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服务“三农”担使命
30年来,农发行安徽分行围绕全省“三农”和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农业政策性银行品牌形象。
“粮食银行”奏响江淮粮仓丰收曲。安徽是粮食主产区,农发行安徽分行始终把粮油信贷业务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基,在实践中探索收购业务封闭运行管理模式。累放政策性收储贷款3223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2834亿斤,有效解决“卖粮难”问题,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利益。
“水利银行”服务蓝图规划变实景。聚焦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三五”以来累放中长期贷款6527亿元。支持9个项目、投放54亿元贷款,实现长江岸线马鞍山段43公里综合治理信贷支持全覆盖;授信200亿元支持安徽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惠及皖豫两省和长江沿线4000多万居民。2021年以来,聚焦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等,累放长江大保护贷款2617亿元,其中水利建设贷款578亿元,居农发行系统前列。
“绿色银行”描绘徽风皖韵山水画。持续加大对安徽全域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力度,“十四五”以来累放绿色贷款1980亿元,支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能源等一大批绿色项目,今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2420亿元。同时,探索创新政策性金融助推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实现新路径,批准祁门祁红茶产业链开发项目贷款3.1亿元,完成投放1.83亿元,实现全国金融系统首单“VEP绿色贷”项目落地。
“农地银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实施“藏粮于地”、优化国土空间等国家战略为导向,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聚焦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围绕全省农业生产“大托管”部署,累放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贷款1280亿元,其中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380亿元。“十四五”以来,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累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552亿元,累放城乡一体化贷款1269亿元,累放农业产业发展类贷款1337亿元,累放农村交通贷款209亿元。
守正创新谋发展
秉承“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农发行安徽分行始终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立工作运行新机制。围绕强化服务,牢树“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创新“1+N”办贷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前中后台协同办贷优势,全员全面提升整体办贷质效。围绕强化合规,探索建立“不贰过”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要求、强化考核挂钩、打造管理闭环,获评总行创新成果奖并在农发行系统推广。围绕强化风控,将风险偏好、风险策略描述具体化、可操作化,创新风险贷款“复盘”和风控会“回头看”两项机制,加强风险贷款有效性管理。
营造干事创业新氛围。突出首创精神,引导各级机构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发展创新,先后开展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高质量发展+”三大行动等,制发服务农业强省建设等多项业务指导性意见。先后联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开展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两强一增”、农业强省等专题融资对接活动,不断提升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水平。
探寻信贷融资新模式。紧跟国家战略,结合地方发展重点和资源禀赋,围绕项目现金流推进模式创新,先后推出市场化生态修复贷(EOD)、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贷、存量资产盘活贷等业务模式。创新推广“国有粮企+政府公司担保+产销合作”等粮食信贷支持模式,市场化贷款投放额由2020年29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55亿元。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黄山首创全省“村落徽州”项目贷模式。(周正泉 刘学升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