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带富一方-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10/30 09:23:26
来源:安徽日报

“头雁”领航带富一方

字体:

  潜山市黄泥镇龙坦村探索发展智慧养鱼新模式,带动村级产业转型升级。(资料图片)

  10月23日,安庆市举行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评选观摩活动,来自全市的19位村党组织书记上台,展示他们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的实招妙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安庆市将之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在“去壳消薄”“配强扶优”基础上,持续深入实施十大专项行动,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头雁”领航促振兴。安庆市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书记示范引领作用,为他们搭建工作实绩晾晒平台,常态化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靠前谋划、主动作为,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

  截至2023年末,安庆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11.8亿元,村均82.7万元,其中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村 828个,占比58.9%。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当好田地“大管家”

  全村95%土地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家底子”薄,村集体经济发展向何处发力?

  随着劳动力转移,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原先土地承包大户经营不善,拖欠群众田租和村级服务费,谁来种田?

  道道难题,摆在了桐城市新渡镇云水村“两委”面前。

  如何破题?外出学习经验,结合村情实际,村党总支选择全村土地自主经营,当好田地的“大管家”。

  思路谋定后,村“两委”召开党群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得到村民一致同意后,党员干部带头下沉到全村28个村民组签订协议,将田地经营权全部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旗下。

  强村公司顺需而生。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公司,由村“两委”兼任管理层人员,承包经营全村3500亩田地,并在全村遴选了一支有丰富经验的“新农人”队伍,作为田间管理员,薪酬最高可拿到7万元。

  借助外力“输血”,推进自我“造血”。云水村利用“党建引领信用村”授信,贷款100万元,开展多元经营,打造“立体式种植养殖+农旅一体化发展+互联网营销”新模式,开展稻虾共养、稻鱼共养、稻鳖共养等立体种植养殖项目,形成农文旅新业态。同时,注册“桐云乡”商标,成立村电商直播间,主打富锌香米、菜籽油等系列富锌农产品销售,销售额累计超过15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带动农户受益25万元。

  “土里刨金”让云水村踏上了强村富民快车道。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超过100万元。村里从收益中拿出10万元为全村现金分红,并给每户发放10斤大米。

  云水村党总支书记江涛表示,将借鉴学习“文旅+乡村”的模式,推进种植业与旅游、科普、研学等功能的整合,打造沉浸式农旅融合新体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抱团发展”带富“朋友圈”

  收入来源单一,仅有简单的租金,年经营性收入不到6万元。2021年换届前,怀宁县马庙镇孙家城村集体经济薄弱。

  “吸引能人返乡、整合优势资源、抱团连片发展。”换届后,孙家城村党总支书记费小兵带领村“两委”班子将抓党建与抓发展深度融合,走出党建引领集约发展的新路径。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

  引领发展,人才是根本。村党组织放眼全村,对有一技之长、在外经商等人员进行分类储备,充分发挥致富能手帮带作用。

  致富能人汪晓升具有丰富的养虾经验。村党组织邀请他作为“海虾淡养”项目技术指导,帮带探索发展“海虾淡养”产业,以特色水产养殖业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村里在外企业家张翼飞,成功创办多家企业,市场思维敏锐。村党组织聘请他担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职业经理人,助力产业发展。

  村内水库水源充足,水质好。村“两委”选定养殖南美白对虾项目后,通过“资源共享、能人带动、技术入股”方式,建设40亩“海虾淡养”试验基地,发展渔业养殖。2022年,基地产虾1.6万斤,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突破40万元。2023年继续投放虾苗160万尾,为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创收近百万元,产业带动发展跑出“加速度”。

  随着村“海虾淡养”养殖技术的成熟,海虾产品深受市场欢迎。2022年,孙家城、泥河、郑河三个村组建联合党委,形成海虾养殖“朋友圈”。

  三个村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产业联营为纽带,以强带弱、强强联手整合资源要素,壮大联建村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周边村开展养殖,拓展泥河和育儿村各100余亩水面,与周边农户合作开展海虾养殖。

  2023年海虾喜获丰收,240亩水面产虾14万余斤,创收300余万元,抱团发展、成果共享的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空壳村”变身“形象村”

  位于岳西县石关乡的象形村,平均海拔837米,夏季日均气温22℃,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

  2017年以前,象形村是岳西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如今,这个昔日穷村已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形象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100万元,连续两年跻身县集体经济“十强村”。

  蝶变的背后,是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资源盘活+三产融合+科技赋能”融合发展模式。

  聚焦海拔高、环境好,象形村找准突破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变海拔高的“劣势”为发展“优势”,引领村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强化堡垒建设,点燃了发展“推进器”。村“两委”成员定期开展“五访五问”,寻问发展良策、期望需求,形成发展集体经济问题、措施等清单10余项,实施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倍增”行动计划,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牵引,健全完善以“党群联心、产业联动、利益联结,统筹化推进、品牌化培育、抱团化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化”推动机制。

  立足盘活土地“存量”,象形村积极打造产业“蓄水池”,2022年以来,种植周期短、前景好的鲜食甜玉米,搭建销售平台,带动农户种植西红柿、茄子、甘蓝等应季农产品,因地制宜打造高山蔬菜核心产业,与多家酒店、食堂等单位合作,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户增收。

  立足“高海拔”,村里用活生态“流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擦亮康旅“金字牌”,向美丽资源要“美丽经济”。

  象形村争取扶持资金90万元,创新“村集体融资入股”模式,招引其他村集体入股30万元,发展民宿旅游经济,2023年实现经营性纯收益18万元。

  2024年,瞄准村内闲置校舍和老村部,象形村争取400万元建设山居民宿,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5万余元,同时也带动村民新发展民宿7家,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执“绿”为笔绘新卷

  长江江心洲的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南木村,三面临江,之前产业结构单一,创收路径较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南木村党总支打出发展绿色经济的组合拳:盘活闲置资源,进行滩涂造“绿”;培育特色野菜,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开发荒废林地,发展“绿”色采摘;利用自然资源,打造“绿”色旅游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0万元,走出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好路子。

  好的规划落地见效,需要人才支撑。南木村坚持人才为先,积极推行“党建+项目+人才”模式,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省农科院等签订人才协议,为村集体开展水产养殖、培育野生藜蒿等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立足于当地适合野菜生长的独特优势,村党总支确定种植口感独特、产量稳定的藜蒿,成功注册“眉毛洲野菜”品牌并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20亩,2023年藜蒿收益达30余万元。

  南木村新增洲原是一片海拔较低的滩涂地,村党总支看中这片闲置资源的可再生商机,选择种植耐涝树木——意杨。截至目前累计造林5000亩,亩均收益3150元。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村党总支紧抓碳汇项目机遇,将生态振兴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融合。

  2022年末,南木村作为安庆市首家碳汇试点单位,获得市林业局评估颁发的首张林业碳票——16622吨碳汇量,价值50万元,2023年向一家日用化工企业出售2586吨碳票,收益17余万元。

  依托本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自然禀赋,南木村党总支倾力打造四季采摘园。目前已种植樱桃、油桃、黄桃、葡萄、无花果、甜柿子等150亩,2023年生态采摘园共计收入110余万元。

  发挥岛屿民宿休憩心灵的特色,南木村引进高端民宿,将沉浸式休闲旅游与康养疗养相结合,成功打响了岛屿民宿品牌,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益45万元。目前,集采摘、民宿休闲、垂钓、研学露营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度假旅游景点初具效应,让南木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敲开了“致富门”。(记者 黄永礼 本报通讯员 任芳)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