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一座年轻的港口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马鞍山郑蒲港——皖江北岸万吨级深水港是如何成为新时代的“黄金水道”?
一座港,架起内陆与世界的桥梁
在郑蒲港新区,区位优势正转化为发展动力。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区港联动”型综合保税区,郑蒲港新区充分发挥其在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位置,通过江海联运模式,将内陆的资源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据测算,郑蒲港的运营将使得马鞍山到上海的货物运输时间缩短约3天,物流成本比陆运降低约50%。
去年9月1日,马鞍山郑蒲港迎来了进口肉类通关查验,这不仅是对郑蒲港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一次展示。这批25.886吨进口肉类通过江海联运模式,顺利抵达郑蒲港,为新区的肉类加工企业带来了新鲜的原材料,也为马鞍山市民的餐桌带来了更多选择。
郑蒲港作为皖江北岸的“第一港”,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这里,巨大的龙门吊忙碌地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航运货轮频繁来往,将一批批货物运往海内外各地。安徽省郑蒲港务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徐征表示,预计2024年郑蒲港港口将完成吞吐量225万吨,集装箱6.5万标箱。
一座港,承载区域经济的新希望
郑蒲港新区依托综保区、对外开放港口和口岸、肉类进境指定监管场地、自贸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五大平台叠加政策,围绕保税加工、冷链仓储、进出口业务等开展精准招商。
飞远物流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郑蒲港的物流企业之一。“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马鞍山周边地区,运输成本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郑蒲港这边优势很大。”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刑梁介绍道。
郑蒲港新区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引擎,通过实施“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以及“十大行动”等关键举措,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目前,郑蒲港新区与中兴集团、中联重科合作,聚焦大型工程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与上海紫江集团的战略合作,投资建设高档无菌医药包装及新型薄膜材料的生产基地,总投资高达20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座港,连接过去与未来
郑蒲港的建设,不仅是马鞍山市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更是连接马鞍山市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郑蒲港的建设,将使得马鞍山市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将为马鞍山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科技创新是郑蒲港新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区积极引进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及与高校共创建立研究院和孵化基地等都是新区科技创新的源动力。马鞍山郑蒲港作为新时代的“内陆出海口”,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助力区域经济腾飞。(张俊 丁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