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30分,恒通生活小区迎来新的一天,91岁的单钟青如往常一样,按照“约定”拉开窗帘,向楼下的志愿者报平安。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恒通生活小区,这一幕每天都在发生。社区党委在征得老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与小区高龄、独居、孤寡的老人定下“窗帘之约”,在老人家中安装印有统一标识的窗帘,志愿者每天巡查,通过窗帘的“定时开合”确定老人的一日平安。
很难想象,10年前这个小区在合肥市是一个典型的“治理洼地”:环境脏乱差、治安问题频发、群众怨声多。如今,它却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而承载着守护与传承的“窗帘之约”正是小区暖心治理的一个缩影。
把“你我”凝聚成“我们”
据统计,瑶海区现有住宅小区775个,其中商品房小区209个、回迁安置小区81个、老旧小区342个、零星楼栋131个、城中村12个。作为合肥工业“摇篮”的瑶海区,像恒通生活小区这样既具硬件劣势又具熟人优势的小区占有“半壁江山”。以“窗帘之约”为特色的“三位一体”治理方法具有普遍推广复制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2024年2月,《瑶海区关于推广“恒通做法”加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位一体”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全区推广恒通小区“点上”经验,全面搭建“群众自治+志愿服务+协商议事”的“三位一体”治理框架。同时,出台为基层减负20条具体举措,厘清社区职责定位,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资源集聚在小区、服务下沉在小区、作用发挥在小区、问题破解在小区、矛盾化解在小区的治理目标。
“基层治理要有温度,就要找到群众的‘需’、读懂群众的‘求’、办好群众的‘事’,才能走入群众的‘心’。”瑶海区委书记陆勤山表示,用活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六尺巷工作法”,大力推广以“窗帘之约”为代表的“恒通做法”,瑶海将基层党组织向住宅小区和楼栋院落延伸,着力提高群众自治效能,更好回应基层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有了引领,小区治理实现了从一个人“帮”变一群人“助”。如今,瑶海区成立568个小区(片区)党支部,选聘1071名“红色小管家”和6276个楼栋长,打造“永久牌”老党员、“火车头”党员突击队等党员志愿服务队伍230支……围绕“一老一小”、残疾人、困难群体等群众需求孵化“有爱无碍”“青治力”“一束光”等特色治理服务品牌,开展“定制化”志愿服务活动逾万场次。
把“热气”升华为“热爱”
“勤俭节约是咱的传统,衣服小修小补我们有这手艺。”今年81岁的郝素云作为恒通生活小区“暖宝幸福驿站”的站长,带领“暖宝”志愿者们为有需要的群众踩响了多年不动的缝纫机。
“在一天干一天。”这是有着50多年党龄的郝素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暖宝幸福驿站”每天常态化为老百姓提供家政、缝补、理发、电疗、义诊等服务,每个季度还开展一次大型公益便民活动。郝素云作为站长,用一针一线把这里变成了汇聚温暖的地方。
“暖宝幸福驿站”是瑶海区实施“暖心治理”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一个样本。按照“15分钟党群服务生活圈”定位,各社区因地制宜打造“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百呼百应”小商铺、“歇歇角”驿站等个性化党群服务阵地277个,开启“午间不休息、早晚延时开、周末不打烊”的“全时全域全龄”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办事“不出圈”、党群服务“不打烊”。
郝素云和她“暖宝”团队踩转的不仅是缝纫机,还有整个社区,她们用传帮带的老办法聚起更广泛的新力量,辖区青年人、企业家等多元力量加入了基层治理。截至目前,各小区党组织开展圆梦群众微心愿活动逾万个,开展免费体检、“三点半课堂”等服务5万余人次,实施“温暖夕阳”“清洁满屋”“益修哥”等公益创投项目300余个。
把“不能”变成了“可能”
新春将至,年味渐浓。“天气变冷,人心要热。”近日,恒通社区锁厂片区党支部以“加强困难群众帮扶”为主题开展党群议事会,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解答居民疑问,排查了解本年度因病、因意外等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
“老旧小区基础弱、资源少,我们社区党委一直就在琢磨着,如何将这些不同的资源嫁接在一起更好地为基层治理赋能呢?”恒通社区党委书记龚雪深有感触地说,把群众眼里的许多“不能”变成更多“可能”,是瑶海区推广“恒通做法”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社区党委调集“两代表一委员”、相关部门、“红色小管家”、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楼栋长等多元力量,按照“急事急议、难事众议、一事一议”原则,组织开展小区党群议事会,现场会诊、答疑解惑、协商议事,从深入群众中获得实情资料,在深入群众中得到启发办法。
经过长期实践运转,党群议事会已形成群众“寻访问事、建言说事、出力办事、公开评事”的完整闭环。居民群众全过程参与进来,不仅是问题的“发声人”、对策的“发言人”,还是问题的“打分人”,甚至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
自2022年6月以来,瑶海区依托小区活动中心、凉亭等打造睦邻议事厅、“和为贵”矛盾调解室、香樟树下议事角、百姓说事点等近邻议事场所,累计开展协商议事2130余次,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机动车停车位增设等“大事小情”1530余件。
“基层治理距离群众最近,群众感悟最直接。”陆勤山说,全区以创造美好生活为导向,把小区治理列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1号工程”,从构建群众美好生活共同体出发,以“窗帘之约”为注脚的“暖心治理”之路会越走越宽。(关堂所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