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筑”美 产业逐“绿”-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4/03 08:54:10
来源:安徽日报

村庄“筑”美 产业逐“绿”

字体:

  穿村而过的黑凤溪清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海棠怒放,居民新村里风格统一的小洋楼整齐排列……3月28日,走进利辛县永兴镇诸王社区,映入眼帘的是触手可及的绿意,村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

  “我以前住在寨西自然村,2013年搬进了诸王新村,住的两层小楼共有180平方米,前面还有个小院子,可以种点菜或花草。”村民李振伟说,“村里还有幼儿园、小学、养老院、医疗室、休闲广场、沿河公园等。在这里居住,生活跟城里人一样。”

  村民满满的幸福感源于诸王社区在党建引领下,走出了一条居住社区化、土地经营规模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的新路子。

  “这个新村是社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成果之一,占地面积660亩,2010年至2013年分三期陆续建成,现已入住1162户。”诸王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峰告诉记者,社区17个村民组中有16个组集中住在新村。

  2023年,诸王社区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将一部分老村庄里的破旧房屋拆除,复垦土地280多亩。社区还利用和美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项目资金1400万元,全域提升人居环境,让村容村貌更加亮丽。

  村庄美如画,产业逐“绿”行。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同时,诸王社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

  走进诸王社区安徽正源牧业有限公司,只见4栋总计4万平方米的牛舍里安装了通风、控温、清洁系统等配套设施。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目前奶牛存栏量达2400多头。离牛舍不远处,是42座村企共建的蘑菇大棚。

  “我们一直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路子。养殖奶牛的同时,流转土地1700亩种植玉米、小麦、蘑菇等。”正源牧业公司负责人李凌峰告诉记者,牛粪与麦草等秸秆一起混合发酵,作为蘑菇种植的基料,实现循环利用。

  “蘑菇大棚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70多万元,奶牛养殖与蘑菇种植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固定用工50多人,季节性用工百余人次。”李凌峰介绍。

  利辛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核心区坐落于诸王社区。在该园区记者看到,290座蘑菇大棚连成一片,颇为壮观。大棚内外,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搬运羊肚菌。

  “安徽共富食用菌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与牛粪资源,致力于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2023年至2024年在永兴镇分两批建设了290座蘑菇大棚和一座智能化蘑菇工厂。”永兴镇镇长何永芹告诉记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基地为诸王社区及周边村2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以前村里没有这样的产业,大家只能外出打工谋生,现在有了食用菌基地,我们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还方便照顾家,挺好的。”正在大棚内采摘羊肚菌的村民徐振涛说。

  记者了解到,诸王社区耕地面积有10763亩,其中90%已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产业除了奶牛养殖、食用菌种植,还有肉牛养殖、粮食种植与果蔬种植,形成了多元协同、融合发展的格局。2024年,诸王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40万元;今年2月,社区党总支荣获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称号。(记者 冯长福)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