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个数据标注产业专项规划《合肥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7年)》发布,提出到2027年实现多语种标注和语音标注能力国际领先,标注数据规模突破3000TB,拉动产业规模达30亿元。
作为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合肥市正依托科研优势和政策支持,构建覆盖数据标注、算力支撑、场景应用的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合肥高新区安徽飞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标注师们正专注地对人物对话视频进行微表情标注,这些经过加工的“数据养分”将成为机器学习的“语言”。据了解,数据标注作为AI产业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语音、图片、文本等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使其成为算法可识别的信息。目前,合肥市数据标注总规模已达933.3TB,总产值累计8.63亿元。
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电信安徽智算中心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算力枢纽,正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该中心按国家A级标准建设,规划1.6万个机架,目前云资源核数超70万核,服务省、市政务云及“皖企登云”需求。合肥市还建成全国首个量超融合计算机、国产昇腾芯片算力集群,先进计算中心累计服务科研院所和企业超700家。
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数字人智问智办一体机”(以下简称“数字人”)基于星火大模型和DeepSeek技术,可快速解答1000多项政务咨询。
“我想开一家小店,需要办什么证?”市民小张在“数字人”前试探性地问。“思考”2秒后,“数字人”便给出精准回答,并展示详细办事清单,这让跟随指引快速办完事的小张直呼便捷。
医疗领域,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应用AI进行肿瘤靶区勾画、胃癌智能诊断;汽车制造领域,江淮汽车智能工厂利用AI视觉系统实时检测产品质量;工业领域则开发了“知了”“灵芝”等专业大模型。合肥市相关部门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低空经济、交通物流等6大领域,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数据标注到算力集群,再到多元应用场景,合肥市正以全链条的产业布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在这片数据“沃土”上,一幅“科技之林”的繁茂景象正在徐徐展开。(记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