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大豆变“金豆”-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4/30 08:45:17
来源:安徽日报

科技赋能 大豆变“金豆”

字体:

  “过去,埇桥大豆本地加工后只能生产出豆腐、豆干等初加工产品。现在,我们不仅做成了豆乳、豆腐丝等产品,就连豆渣都能做成饼干、高纤维馒头等,真正将大豆吃干榨净。”近日,在宿州市埇桥区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记者惊喜地发现,通过科技研发,一粒普通的大豆拥有了“百变魔力”。

  埇桥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2%~45%,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长期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未能突破。2023年,博之源公司聘请了两名豆制品加工方面的专家,全力攻关大豆加工。

  “这是我们生产的零添加原浆豆乳,最大限度保留了蛋白质含量。”公司负责人韩素兰拿起一杯原浆豆乳,杯身上醒目地标注着“蛋白质4.0”字样,“每100毫升豆乳蛋白质含量达到4克,营养价值很高。”

  在博士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下,该公司引进智能生产线,在生产豆乳过程中,不仅提纯出了蛋白质,而且将脂肪、异黄酮、卵磷脂以及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等一并提取出来。同时,凭借先进的杀菌技术,实现产品零添加,确保产品绿色健康。

  韩素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拥有两条智能生产线,可生产豆乳、豆干、豆腐丝、高纤维饼干、高纤维馒头等近20种豆制品。年加工大豆6000吨至1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实现大豆变“金豆”。

  博之源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采用订单化种植模式推动大豆种植。

  “我们统一提供种子、技术,再按照每斤高出市场价0.1元的价格统一回收,既增加农民收入,也保证了原料品质。”韩素兰说。

  “目前,埇桥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亩以上,通过科技赋能以及产业化改造,我们看到了埇桥大豆的无限可能。”埇桥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深挖大豆精深加工潜能,以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埇桥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埇桥大豆的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埇桥大豆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记者 张玉芳)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