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智慧化车间里,机械臂正在安装调试。这个价值上亿元智能系统的调试负责人,正是刚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保全车间副主任卢鹏。从业33年来,这位从普通技校生成长起来的“电气通”,用技术创新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进篇章。
“设备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才是技术人的终极追求。”卢鹏揣着正在调试的电路图说道。去年在铜基新材料项目建设中,他带领团队用专业计算推翻了电机厂家的功率升级方案,仅此一项每年就为企业节省50余万元。这样的技术攻坚,在他职业生涯中早已不是第一次。
时间回溯到1993年,刚毕业两年的卢鹏作为首批建设者参与金隆铜业筹建。面对进口设备的“水土不服”,他白天泡车间,晚上啃资料,硬是攻克了电解系统自动化改造难题。此后二十年间,卢鹏主持完成三次电解产能扩建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推动设备国产化率从30%跃升至85%。
“卢主任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最优解。”保全车间主任王旻珏记忆犹新。去年项目遭遇110千伏高压线迁移难题,卢鹏带领团队连续奋战72小时,完成线路重新规划。“他就像个活数据库,对全厂876台套设备的参数都了然于心。”青年技工王戬说起师傅满是钦佩,去年自己处理电流互感器故障三天未果,卢鹏深夜陪他逐项排查,最终用独创的“三点定位法”破解难题。
在智能化转型浪潮中,这位老技工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主导开发的设备故障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故障排除时间缩短70%;设计的能源管控平台,每年为企业节约用电数万度。更可贵的是,他将三十年经验凝练成《电气设备维护手册》,带出的12名徒弟已成为技术骨干。
从“铜都工匠”到“全国劳模”,卢鹏的荣誉墙上挂满奖章,但最让他在意的还是车间墙上的标语:“每项革新都要经得起时间检验”。如今,他又投入到“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中,在智能制造的新赛道上继续奔跑。“技术革新永远在路上,这就是我们产业工人的时代使命。”望着智能化生产线,卢鹏的目光依然炽热。(舒凯 尚梦凡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