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产业振兴“领路人”-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5/23 09:54:57
来源:安徽日报

当好产业振兴“领路人”

字体:

  “今年春茶采摘、加工基本结束了,从3月下旬到4月下旬,前后一个月时间。”5月16日,南陵县烟墩镇万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万海水告诉记者,眼下正忙着茶叶销售的事。

  茶产业是万兴村的主导产业之一,茶园总面积约1500亩,年均产值在1300万元左右。可在10年前,这些茶园所在的山场还都是荒山或低产林。

  今年50岁的万海水,曾在村里干了近20年电工。2011年村“两委”换届,他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后,他抓党建带队伍,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凝聚团结带领村民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如何推动产业兴旺、带领村民致富,这是万海水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事情。村里荒山多,如何盘活这些闲置山地资源?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时,万海水发现,万兴村和浙江安吉的白茶产区位于同一纬度,且土壤也适合种茶。

  但全村没人种过茶,种茶收益到底如何,大家心里没底。2015年,村“两委”决定,村集体先试种几十亩白茶。2018年第一茬白茶迎来收获季,亩均盈利约8000元。村集体“打个样”,村民纷纷跟进,茶园面积随之逐年扩大。

  种植面积扩大了,茶产业如何提档升级?万兴村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2021年12月,万山村成立南陵县首家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万蕊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党建链”串起“茶业链”,推动“一片叶子”更好地“带富一方”。

  按照“地域相邻、道路相通、村组相近”原则,村里划分1500亩茶园为1片党总支示范田、5个生产片区,遴选6名经验丰富、号召力强的党员担任茶叶导师,指导茶农“种、采、制”,切实提升茶园效益。

  “2019年,村里利用项目资金270余万元,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建成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配套加工设备15套、保鲜冷藏库2座。”万海水介绍,村党组织还与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等单位加强联系,合作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全村1500亩茶园中,村集体茶园有300亩,其余都是村民的。2025年,村干茶产量约3万斤,总产值预计超过1200万元。”万海水介绍,由于采茶用工需求量大,茶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务工增收,今年春茶季就给采茶工发了近500万元工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兴,才能带动百姓富。万海水还积极引导本村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帮助他们协调土地流转、争取项目支持,尽心尽力为他们“铺路架桥”。

  今年45岁的刘锦保是土生土长的万兴村人,2005年开始在上海从事通信业务,事业有成。2012年,他回乡流转500亩山场种植栀子花,目前面积扩大到1500亩,累计投入达到1500万元。

  “栀子花每年5月底开花,11月份采收果实。果实销往全国各地,主要供应食品行业。”刘锦保说,回来搞这个基地,是看好产业前景和家乡的营商环境,同时也想为家乡发展作点贡献。

  “我在基地搞管理,年工资收入有七八万元。”万兴村村民刘有云说。记者了解到,刘锦保的栀子花基地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常年固定用工有60多人,采果季一个月每天用工500人左右,每年支付工钱达200多万元。

  除了茶产业、栀子花产业,万兴村还有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烟稻轮作产业,形成了多业并进的良好局面。2023年和2024年,村集体经济纯收益连续两年突破百万元,众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眼下,万兴村正在探索“党组织+茶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将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900万元,建设芜湖市首家集“产、学、研、游、宿”于一体的茶文化田园综合体。“今年6月份开建,预计年底建成,可为村民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万海水说。记者 冯长福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