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5月28日电(李东标 顾楷 陈鑫)初夏时节,在位于安徽蚌埠的中国传感谷园区,安徽北方华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铆足干劲忙生产。这家成立仅1年多时间的企业,已建成品类齐全的传感器产品体系,与国内200多家企业有着密切合作。
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蚌埠以中国传感谷为核心载体,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相互赋能,加快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一个目标产值超千亿元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中国传感谷园区一角。新华网发(刘晨 摄)
激活创新链 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5月24日,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开幕。会议发布了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新技术新产品,超低噪声高精度生物信号采集系列芯片等多款新型智能传感器亮相大会。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宫”遨游,一代代人用工匠精神,筑造起中国人的“飞天梦”,这背后都有蚌埠智能传感器的身影。
今年4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位于蚌埠市的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电路等关键产品充当了重要角色,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保驾护航。
据了解,这家公司不仅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工艺平台,还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体系,先后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项、发明专利400余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蚌埠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产业领域,聚力打造“研发—制造—测试—应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生态。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把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作为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作用,聚力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成为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5月21日,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组装一款传感器。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成功组建;“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产教融合协同中心”落户蚌埠;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仅用一年,就完成了7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验收,并服务了20余家用户,累计经济效益近亿元……一系列科创平台的搭建,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技术和产业链所成立的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具备了8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晶圆生产能力,能够提供开放式、定制化MEMS晶圆代工服务,为产业链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还与天津大学共建“脑机接口与智能交互技术联合实验室”,合力推动高性能感知器件研发,为中国传感谷建设进一步蓄势赋能,持续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源动力。
5月21日,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检测MEMS晶圆。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做强产业链 壮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随着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纷纷落户,蚌埠传感器产业呈现“多点开花”、聚链成群的发展态势。
从开工到投产,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4个月时间,如今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电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居行业前列;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集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研发、测试、销售为一体,成为行业标杆企业……
“中国传感谷内聚集了众多传感器领域上下游企业,这里就是智能传感器企业发展的沃土。”作为中国传感谷C区首批入驻并投产的企业,安徽海车神驭无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去年4月投产、10月入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里的产业生态对企业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5月21日,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检查一款传感器。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在中国传感谷,蚌埠市与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传感谷公共服务平台及示范线项目,建设力传感器工艺线、温湿声类传感器工艺线、高温共烧陶瓷工艺线及传感器检验试验平台等9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满足各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发展需求。
同时,蚌埠经开区采用了“1+53”厂房用地过渡发展模式,将传感谷1平方公里与蚌埠经开区临港产业园53平方公里联动发展,传感谷所有定制厂房、标准化厂房均由政府代建,入驻企业可自主选择租赁或先租后购,以适应初创型及成熟型企业分类发展。这些良好的配套服务和发展环境,吸引企业纷至沓来。
目前,中国传感谷内已经集聚23家领军企业、200余家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覆盖了从晶圆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经济规模总量超百亿元。
优化资金链 推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
去年3月成立的安徽北方华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较为完备的传感器产品体系。2024年,该公司坚持边建设边生产,当年产值2亿多元,今年以来该公司订单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从选址到厂区的整体规划,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帮助,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更是帮助企业快速投产达效。”该公司副总经理焦贵忠说。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先后出台了《蚌埠市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文件和措施,从资金、人才、配套等方面给予智能传感器产业真金白银的保障。
5月21日,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检测MEMS晶圆。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特别是在产业投资基金方面,蚌埠市分别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蚌埠北方微鑫创业投资基金、深赛(蚌埠)智能传感器前沿投资基金等智能传感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70亿元,为中国传感谷集聚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资金支持。
为了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平台,蚌埠市已连续举办七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成为观察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每年的大会都会吸引大批传感器领域院士、专家和企业家来到蚌埠,数十个项目在会上签约。
全周期服务和全要素保障,让企业家在蚌埠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舒心。在中国传感谷,“蚌埠发布•新媒问政”、12345政务服务热线、“96388”营商环境监督专线等多个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聚力构建政策、资本、空间、服务‘四位一体’产业生态,以最真诚的态度、最务实的行动,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