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成功举办,“文化皖军”尽展强劲实力和崭新形象——
徽风焕彩 扬帆世界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悠长的青砖小巷里,高耸的礼让牌坊下,黄梅戏演员唱起轻快悦耳的歌曲《六尺巷》,娓娓讲述流传300多年的经典佳话,将中外观众吸引到盛装亮相的安徽文化产业综合馆。
深圳文博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我省以“徽风焕彩 皖韵流长”为主题,组织79家企业参展,集结行业“顶流”、汇聚明星产品,全面展示推陈出新、向新而行的丰硕成果。
徽风皖韵,展时代魅力;“文化皖军”,向世界扬帆!
科技内核,撑起“硬朗风”
“请问安徽有哪些著名特产?”“我们的祁门红茶世界闻名。”
印度客商辛格与科大讯飞项目经理余淦成,一个用英语、一个用汉语,竟然隔着透明屏幕对话,面对面无障碍地交流起来。
这款由科大讯飞最新推出的多语种AI透明屏,能够实现用户侧外语和客服侧中文的即时互译,将对话内容双向显示在屏幕上,从而解决了跨语言交流问题。余淦成介绍,多语种AI透明屏支持中、英、法、德、俄、日、韩等多国语言,自去年10月以来,已应用于银行、机场、政务、文旅、商城等国内外50多个场所,累计服务85万人次。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行业作为天然的新质生产力、必然的高质量发展支柱产业、公认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其跨界联合、协同耦合、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淮北到江南,数字创意、数字艺术、媒体技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星光璀璨。
安徽出版集团展示时代出版数字精品数据库,安徽新媒体集团推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服务矩阵,合翼航空携全国首个获得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低空观光航空器模型亮相,合肥磐石科技研制的机器人为观众娴熟地演奏中外名曲……“文化+科技”,碰撞出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耀眼的“科技蓝”撑起安徽馆的硬朗风。
目前,我省共有合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包河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蚌埠高新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国字号”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基地数量在全国排名第7位。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文化IP,擦亮“金名片”
金黄豆干精心雕刻,显现寿州古城墙、楚大鼎的轮廓;雪白豆腐点缀青叶,表现“时苗留犊”的成语典故……徽菜名厨张士宏挥动菜刀,柔嫩的豆腐变成多种造型,栩栩如生、妙趣无穷,令人口味大开。
“豆腐制作技艺与地方历史文化融合,小小豆腐也能‘开口说话’,讲述厚重的历史、代言灿烂的文化。”张士宏说,多年来,他致力于寿州美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创作出“刘安点丹”“楚鼎生香”“楚风汉韵”“淝水之战”等广受好评的豆腐菜品。
徽风皖韵——星芒闪耀的文化IP,拥有黄梅戏、“文房四宝”等闻名四海的代表符号。近年来,“文旅+百业”碰撞新玩法、带来新体验、激活新消费,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我省加快宣传文化艺术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徽风皖韵在新时代擦亮名片、扬帆出海。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结合玉人、玉鹰等出土文物,打造生动可爱的特色文创;安庆文旅采撷黄梅戏、倒扒狮、迎江寺等地方元素,推出赏心悦目的创意雪糕;亳州市万花田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研发健康美味的养生茶饮……漫步安徽馆,既能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又能感受现代创意的巧思,一大批具有徽风皖韵、富有时尚气息的人气产品吸引观众排队体验、争相选购。
一部《西游记》,充满无数神奇瑰丽的想象,古今中外的“西游迷”不可胜计。枞阳县推出动漫《新西游历险记》,融入地方历史人文、风景名胜,在电视、网络上收获粉丝无数。功夫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阮世陶说:“随着动漫播出,观众在重温《西游记》经典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枞阳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顶流”集结,彰显“实力派”
深圳文博会期间,集合文化艺术、儿童乐园、特色商业、活力居住、绿氧休闲等板块于一体,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推介的“北幻城”文化科技旅游项目受到广泛关注。在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的“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上,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科大讯飞榜上有名,彰显“文化皖军”的强劲实力。
文化产业具有集聚集群发展的趋势。巢湖之滨,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锚定全国一流目标、进军千亿产业蓝海,铺展开一张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的“施工图”。在深圳文博会上,紫云山文创园迎来“首秀”,园区安徽李未可科技、华光影像等一批“顶流”企业亮相,具有实时翻译功能的智能眼镜、8K超高清广播级摄像机等重磅产品展示风采。
据悉,紫云山文创园1月至4月完成签约项目40个,一季度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22.4%。以紫云山文创园为引领,目前芜湖神山(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宿州直播产业园、黄山微短剧产业园等相继开展建设谋划,更多竖起来的开发区、半空中的产业园、写字楼里的大项目将在江淮大地落地扎根。
“深圳文博会上,安徽馆为中外观众带来‘可触摸的前沿科技、可体验的徽风皖韵、可带走的安徽记忆’,进一步提升我省优秀文化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规划发展处三级调研员谭薇介绍,以紫云山文创园为代表的园区基地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大力宣传我省最新的产业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来皖投资兴业。
记者 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