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以差异化布局玩转户外经济新赛道-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5/28 09:19:55
来源:安徽日报

黄山市以差异化布局玩转户外经济新赛道

字体:

  端午临近,粽叶飘香。5月25日,新安江·龙舟赛在黄山市屯溪区新安江畔开赛。

  作为2025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的最后一站赛事,当龙舟竞渡的鼓点响起,这场跨越60天的黄山“山水之约”也将暂告段落。

  而当运动从竞技转向体验,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在助力黄山市文旅叙事的同时,正重新定义户外运动的价值维度——它不仅是体旅融合的经济载体,更是生态文明的时代注脚。

 自主IP培育品牌赛事 打造体旅融合新典范

  作为安徽省体育局、上海市体育局、江苏省体育局、浙江省体育局与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培育的自主IP品牌赛事,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从2022年至今已在黄山市成功举办四届,累计参赛人数达4万人,成为中国户外运动品牌赛事的新标杆。

  “黄山市始终以山水为脉、以文化铸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品牌引领,赛事赋能’,培育打造‘绿水青山运动会’品牌。”黄山市副市长刘力表示。

  时间倒回两个月前,3月25日,2025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发布会在上海揭幕,赛事以“春启·绿动·山水”三大篇章为序,将徽州古韵与现代活力交织成一幅生态赛事图景。提出“乐享绿水与青山,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将6项分赛巧妙嵌入徽州山水肌理。

  “发布会上,黄山市六区县‘赛事推介官’以山水卷轴为媒,将各自特色转化为可体验的赛事场景。”黄山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宣红燕告诉记者,这种“一赛一城”的差异化布局,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形成全域联动效应。

  文旅景区化身体育赛道 拓展山水人文新表达

  4月13日上午,本届运动会第一站赛事——灵山花田跑在徽州区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开赛,共吸引长三角地区的近千名选手参加。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活动,感觉真棒,一路的梯田、油菜花、古民居让人如痴如醉。”上海选手刘鸣动情地说。

  5月18日上午,2025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齐云山霞客古道登高赛、徽州古城桨板赛分别在休宁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和歙县徽州古城开赛。选手们沉浸在青山绿水间,用热情点燃运动活力。

  “霞客古道不仅是全国知名古道之一,更是串联起丹霞地貌、摩崖石刻、道教宫观的时空走廊。”参赛选手胡俊说。

  无论是齐云山、大灵山,还是徽州古城,人气旺盛的旅游景区变身赛场,选手变游客,游客亦可以是选手。

  “我们想通过体育赛事与我们徽州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特色的体育赛场,让更多的选手跟着赛事来到我们歙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余学武说。

  “我们不是简单利用自然,而是让运动成为山水人文的翻译官。”宣红燕表示。

  山水赛事进入国际视野 开创协同办赛新模式

  此次运动会,一位位国外友人的参与不断助力着这场赛事的国际化表达。

  来自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巴基斯坦、牙买加等国家的70位选手钟情灵山花田跑。“我爱中国,更爱这里的山水,实在太美了。”来自牙买加的留学生米德维一路奔跑一路欢歌。

  在新安江·龙舟赛暨屯溪区第四届国际龙舟邀请赛上,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选手联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及全国各地高校龙舟队同台竞技,共同演绎“同舟共济、勇立潮头”的龙舟精神。

  “在美丽的新安江上划龙舟,太难忘了!我们的队伍对中国文化非常着迷,因为龙舟运动,我们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来自巴西的参赛选手韦可激动地说。

  这些,都无不印证着“山水赛事”的跨地域吸引力。

  据统计,本届运动会6场赛事共吸引了9000余名选手参与。其中,齐云山霞客古道登高赛黄山市外选手占比达72.36%,徽州古城桨板赛参赛规模居全国同期同类赛事之首。

  “赛事+文旅”放大乘数效应 建设生态文明新引擎

  “我们的民宿离龙舟赛现场很近,运动会期间,我们家连续几天一房难求。”屯溪老街还淳度假民宿负责人陈蕾告诉记者。

  “我们将继续以赛事为引擎,做好文旅资源推介,推动屯溪成为长三角‘运动休闲’的新地标。”屯溪区文旅体局副局长李印丹说。

  2024年,黄山市成功举办193项赛事活动,共吸引超过149万人次来黄山参赛观赛、旅游观光和洽谈贸易。经第三方评估,赛事共为黄山市带动消费18.05亿元,其中带动“食宿”产业消费2.91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效应达38.34亿元,其中为黄山市旅游六要素带来的产出效应共计12.73亿元。“赛事+文旅”的乘数效应正不断扩大。

  面对年均超百场赛事的生态承载压力,黄山市探索实现“低干扰办赛”模式。

  “此次绿水青山运动会,灵山花田跑采用可降解路标,霞客古道实行分时段限流,这种将生态成本纳入赛事评估体系的实践,为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本。”赛事执行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赛事的设计都暗藏着生态密码,这种“运动场景风景化”的创新,也让参赛者在竞技中完成了对黄山生态基因的解码。

  正如参赛选手所言:“在这里比赛,你会觉得自己是山水的一部分。”

  “安徽着力打造‘跟着赛事游安徽’体育品牌,推动体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安徽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旭表示,安徽省体育局将携手沪苏浙体育部门,持续办好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让体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引擎,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人民群众的幸福载体。

  或许,这就是绿水青山运动会的终极答案:让每一次运动与呼吸,都成为人与自然的对话。

  记者 李丹青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