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以来,阜阳市颍上县关屯乡通过“乡村组”三级联动,把“清单”梳理在一线、问题解决在田间,全力保障夏粮应收尽收。
5月18日,在颍上县关屯乡连台村的一处麦田里,往年因为费用结算忙得不可开交的跨区作业农机手杨龙银,今年却意外清闲许多。杨龙银表示:“我们车上虽然带的有量地工具,但基本用不上,当地提供的亩数已经相当精准。”
以往夏收期间,收割的小麦亩数多少、费用多少,是农户与农机手产生“纷争”的关键难题。一般而言,每台收割机需配备两名农机手,一名负责作业,另一名则负责与农户联系对接、测量亩数、费用结算等,像杨龙银这样负责结算的角色,在“三夏”时节最为忙碌。
让杨龙银“闲”下来的,是当地精准提供的“小麦地图”。关屯村党总支委员王学丽介绍:“我们这边的地块面积较小,最大的仅一亩多地,且地块较为零散。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农机手收割时无需再量地。这张图可以说是农机手与我们之间信任的桥梁。”
2025年,关屯乡依托第二轮土地延包确权的地亩数,精准制成了“小麦地图”,并将7个村划分为55个网格,网格员人手一份,在一线服务“夏收”。
关屯乡党委书记周新海介绍:“我们每位干部都备有一个工作日志,将每天收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晚上开例会时,大家把收集到的问题统一协调解决。”
周新海表示:“在抢收期间,村干部全部在田间地头,帮助协调组织收割。”
跨区作业农机手李静说:“我第一次来这个地方,印象特别好,是我到过的地方中最温暖、最热情的。2026年我肯定还会再来。”
服务无止境,关屯乡以“问题清单”为笔,在麦田里书写为民答卷,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需求,真正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里。(王彪 郭海涛 帅玉豪 杨晨光 李新芝 徐建平 潘海龙)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