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开区文锦新城新增20处非机动车停放点,容纳量从300辆提升至850辆;高新区上铁银欣花园物业费收缴率由70%提升至97%,全年物业投诉量下降到个位数……这些变化,尽显合肥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
今年以来,合肥锚定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将精细化管理作为城市治理核心战略,以《合肥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方案》三年行动为纲领,加快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重点发力,整治提升城市环境
合肥以三年行动为指引,聚焦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住宅小区等重点领域,健全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深入推进问题整治。在住宅小区治理上,党建引领成为关键力量。在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的磬苑小区,面对物业撤场困境,社区党委委托应急物业进场,党支部联合物管会现场办公,清理遗留问题、盘活闲置空地增设停车位,并开展社区活动凝聚邻里情。2025年,应急物业成功转正,服务升级的同时物业费降低,获业主广泛认可。
经开区锦绣社区紫云花园小区成立“红色物业”,党员带头清理楼道、调解车位纠纷,半年内处理居民诉求120余件,邻里矛盾减少60%。蜀山区稻香村街道金湖二村小区借助“周末议事厅”与“五步工作法”引入物业,联合志愿服务队,让建成于1998年的“三无”小区重焕生机;南七街道金环花园小区通过党建引领完成老旧改造,4大类35项工程完工后,将构建协商共治长效机制。
创新管理方式,科技赋能智慧治理
合肥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深度运用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拓展城市治理“一张图”应用场景。高新区上铁银欣花园小区试点信托制物业模式,将物业服务费、公共收益设为共有基金,依托数字化管理实现账目透明。同时,小区引入智能门禁系统、高空抛物监测摄像头和AI巡逻机器人,实现人员出入精准管控,高空抛物事件减少80%,安全隐患实时预警。
肥西县创新智慧监管模式,通过摊点管理系统生成专属二维码,实现“一摊一档”;建立线上考核与退出机制,实现问题整改闭环。同时,上线智慧渣土管理系统与“建筑垃圾消纳”小程序,实现建筑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科技的力量让城市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智慧生活的便利。
提高综合治理效能,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合肥一体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优化基层治理体系。高新区长宁中心运用“四拳出击”治理河道,借助科技摸底、三队联动整治、工程治理、全域宣传,实现河道生态提升;同步完成25万平方米复绿、21万平方米花海建设,让荒地、菜地换上“新衣”。瑶海区火车站实现“四网合一”智能管理,联合执法队24小时值守,“火车头”志愿队提供人文服务,擦亮城市窗口,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莲花社区明珠居民区通过网格化管理,每月“两委接待日”联合多部门为居民服务,挖掘红色小管家采集民情,运用“四事四权”工作法解决群众难题,开展多样活动密切党群联系,基层治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注重共治共享,构建城市管理新格局
合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共享”的城市管理大格局。莲花中心清莲社居委组建“专班巡查+党员带头+志愿参与” 队伍,联合物业每日巡查,对商户实施“宣传-整治-长效”管理,打造“网格员+党员+红色小管家”志愿服务网络,并联动高校开展环境整治。
芙蓉社区发动市民街长参与文锦新城小区治理,通过走访民意推动车位改造。经开区临湖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祥园小区分类准确率从55%提升至92%,越来越多市民主动成为城市管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凝聚起城市治理的强大合力。
从老旧小区焕新到智慧街区升级,从生态河道治理到便民服务创新,合肥以三年行动为蓝图,以基层实践为支撑,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未来,合肥将继续深化创新,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居民绘就更美好的幸福生活画卷,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内涵”。(张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