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巢湖市老旧小区名单中,曾有一个让外卖骑手徐柳青倍感困扰的“迷宫”——地建小区。12栋楼房在不规则的空间里交错分布,标识不清让每次配送都成了一场耗时费力的挑战。
如今,这样的困境已成为历史。地建小区入口处,一张清晰的导览图让楼宇布局一目了然;每栋楼的外墙,醒目的蓝底白字楼栋号格外显眼。
地建小区由“迷宫”变通途,背后是巢湖市践行“四下基层”要求的生动实践。
今年5月,巢湖市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一场以“深入群众听意见、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的专项活动全面铺开,特别聚焦快递员、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
据巢湖市市场监督局党组成员、凤凰山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袁永贵介绍,自“听解促”行动开展以来,他们已精准梳理新就业群体诉求10条,涵盖工作环境、配送效率、权益保障等方面,其中5项已解决到位。
治理创新并未止步于回应诉求,更着力将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服务的对象,转化为协同治理的有生力量。
骑手们凭借走街串巷、深入小区的独特优势,成为城市运行的敏锐“流动探头”。5月份以来,骑手们已主动上报涉及食品安全隐患、电梯故障、环境卫生等基层治理线索28条,成为城市安全与秩序的重要补充力量。
为系统化激发这股“新”动能,巢湖市联合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将基层治理联系点设于外卖服务站,并创新建立“骑手网格员”机制。通过优选党员及热心公益的骑手,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赋予他们“流动网格员”“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等新身份。井盖破损、消防通道被堵……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城市“微恙”,因骑手们日常高频次的“扫街”得以被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巢湖市从关注外卖骑手找楼难这一小切口切入,推动老旧小区便民标识体系更新;更通过机制创新,将庞大的新就业群体化为城市治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治理效能与城市温度双提升。(向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