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含山县林头镇龙宝社区,由镇政府主导推动的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已完成改造,将于2025年6月底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总投资810万元,通过改造原省东关水泥厂2039平方米闲置办公楼,设置60张护理床位,集成日间照料、医养康养、智能服务等七大服务功能,成为马鞍山市首个由乡镇政府深度参与的社区嵌入式养老示范项目。
政府搭台+资源整合:闲置资产变身民生工程
走进水泥厂办公楼旧址,目前已完成适老化改造:走廊铺设防滑地胶;新增无障碍电梯贯通各楼层;护理房安装健康数据采集装置,总控室全天候关注老人健康状况;棋牌室、健身区、助餐食堂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据介绍,项目申请到上级奖补资金50万元,其余760万元由龙宝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自筹,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改造工程严格对标《安徽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要求,通过升级消防设施、加装电梯、内外建筑装饰及功能分区,重点强化安全与适老功能。镇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从选址调研到施工验收全程介入,确保项目严格遵循消防标准与无障碍设计理念,全面达标。“我们不仅要建起来,更要让老人用得放心。”林头镇分管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由专业机构运营,政府负责监督服务质量,确保民生工程“接地气、可持续”。
医养融合+精准服务:破解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
林头镇政府联合含山康达医院,为项目配备血压仪、血糖仪等医疗设备,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安排家庭医生巡诊。智能服务平台更实现24小时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异常时自动预警,让科技为养老安全护航。“我妈腿脚不便,以后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吃饭,我们子女在外务工也放心了。”龙宝社区居民张先生说。
针对农村老人“不愿离家、依赖熟人社会”的心理特点,项目采用的健康数据采集装置,可以居家安装,接入养老机构的后台系统,在家也能享受智能养老服务。特别设置的“老年助餐点”将以“暖心价”供应三餐,并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这种“嵌入式”养老模式既避免了传统养老院的疏离感,又弥补了居家养老的专业性不足,成为农村养老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试点先行+长效规划:勾勒镇域养老服务蓝图
作为含山县首个嵌入式养老项目,其落地与林头镇老龄化现状密切相关。据统计数据,全镇6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31.5%,现有养老机构多为公办且服务半径大,难以满足“就近养老”需求。项目运营后,将辐射龙宝社区及原东关地区,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示范样板。
林头镇将以该项目为试点,探索“三个嵌入”经验推广:设施嵌入,利用村(社区)闲置房屋建设小微养老机构;服务嵌入,整合物业、社工等力量提供上门照护;资源嵌入,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该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养老项目不仅是关乎民生的基石,更是激发农村“银发经济”活力的钥匙,未来将探索“养老+公益+市场化”的多元化运营模式,旨在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金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