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巢湖市积极推进社区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活动载体,打造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
通过整合物业用房或业主委员会活动室等方式,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161个。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功能设置最优化”原则,压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场所面积,打造开放式服务台,引入水、电、气充值等12类代办服务。
聚焦“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需求,增设老年助餐区、儿童游乐角、歇歇脚驿站等便民设施,建立“点单式”服务机制,引入社会组织、企业主体开展“四点半课堂”、独居老人送餐等服务项目,今年以来,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闭环解决群众诉求305件。
按照精简规范、务实管用的原则,对所有不符合规范的标识标牌进行清理拆除,通过电子屏幕、工作手册等方式集中显示各类规章制度,2024年以来,共清理取消室外标牌159块,室外标识261块,室内标牌1609块。
增设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设施,覆盖全年龄段人群。划分党建书吧、议事恳谈室、技能培训室等功能区,有条件的社区将开放时间延长至21点,周末照常“营业”,42个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延时、错时服务,为驻地单位、居民群众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设备,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全面推行“潮汐式”服务,围绕便民理发、缝纫修补、健康咨询等群众高频需求,开设“益民铺”“流动服务亭”42个,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建立“居民议事厅”,今年以来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停车管理、噪音扰民等议题开展协商858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367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综合服务专窗”,推行“全科社工”模式,安排2至3名社区工作者处理综合业务,其他人员全部下沉小区化身“管家”,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动态摸排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孕妇、困难家庭、重点人员等7类特殊群体,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