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皖南山区黑木耳快速生长的季节。在祁门县安凌镇赤岭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上已经长出了黝黑的“小耳朵”,电动喷灌设备将水均匀地喷洒到菌棒上。为助力黑木耳增产增收,祁门县供电公司员工来到基地,帮助排查、消除线路安全隐患。
赤岭村位于祁门县最西端,村内地势平坦,通风条件好,有优质清洁的水源,适合种植黑木耳。依托地理条件优势,2021年,赤岭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鼓励村民种植黑木耳,建成了占地30余亩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制作黑木耳菌棒14.5万棒,带动附近村民增收。
“我们通过示范种植和以奖代补的模式带动更多村民种植黑木耳,形成村集体种植及家庭田园种植并存的多元化木耳种植模式。”祁门县安凌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满足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祁门县供电公司改造升级安凌镇农网,在赤岭村、芦荔村、广联村及城安村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3.1千米、低压线路0.8千米,新装配电变压器3台,总容量1000千伏安。
随着黑木耳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赤岭村对黑木耳种植基地实施电气化改造,在基地内建起供菌棒发酵用的恒温大棚,安装电锅炉、高压水泵、电子喷淋系统等设施。祁门县供电公司组织员工多次上门勘查现场,制订供电方案,协助基地架设低压线路、调试设备。
据祁门县安凌镇赤岭村党支部书记许景荣介绍,电气化改造后,菌棒经过电锅炉高温蒸煮和恒温大棚充分发酵后,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另外,高压水泵、电子喷淋系统的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黑木耳产量,还将菌棒的使用寿命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2024年,赤岭村生产干木耳2.95万斤,产值达112万元。
祁门县供电公司在保障种植业用电的基础上,还为木耳种植户建立专项服务档案,开通办电绿色通道,提供用电设备维护、隐患排查及消除等服务。
“用电有保障,市场行情好,我们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推进木耳加工电气化,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许景荣说。目前,安凌镇有大型黑木耳种植基地5个,全年制作黑木耳菌棒120余万棒,年产值超过700万元。(记者 汤超 本报通讯员 胡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