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5到2025,对于现代化征程上的固镇来说象征着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联起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六十载。
固镇,古称谷阳。汉高祖刘邦在此设县,北魏太和年间改设谷阳镇,后演变为今天的固镇。
7500年前的集东遗址、4900年前的南城孜遗址、4600年前的垓下遗址和2000多年前的谷阳城遗址……固镇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已发现2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征程上,固镇县深入推进“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教育兴县、文旅富县”四大战略。文旅成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文化旅游提升行动”列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之一。该县专门成立文化旅游招商小组,大力开展旅游招商活动。
眼下,固镇县以垓下遗址为基础,串联起县博物馆、垓下遗址展示馆、津浦铁路固镇遗址公园、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等景区,着力打造“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化名片,充分展示固镇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文旅产业“多点开花”。
截至目前,固镇已建设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景区3家、2A级旅游景区1家、省级优秀旅游乡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2024年,固镇县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分别增长33%、17%。
建县以来,固镇不断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增长,持续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去年,固镇县46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35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1家、总数169家,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
“一路走来,我是亲身参与到固镇工业蝶变中的那一批人。”从小作坊到大企业,再到如今的行业翘楚。站在建县60周年的新起点,安徽三星树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家付感受颇深。历经30年奋斗,三星树脂以技术创新打破国际垄断,以产业升级响应国家战略,其发展轨迹正是固镇民营企业在细分领域从国际跟跑到领跑的生动缩影。
从蚌埠过淮河向北行驶,可以一览固镇经济开发区内的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台湾工业园、食品产业园、化工产业园。从南至北,场景不同、产业不同,但一路都能感受到这座年轻县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呈现的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开发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其中生物基材料产业基地先后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拥有维生素、聚乳酸两大世界级产业链。”固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元庆介绍,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300余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外资企业47家。
仲夏时节,放眼固镇大地,丰收的喜悦在120多万亩希望的田野间流淌。
建县以来,固镇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全县农业总产值由1965年的3595万元增长至143.64亿元。
国家商品粮大县、全省油料第一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一块块金字招牌,诉说着固镇这片土地的富饶。耕耘锦绣六十年,固镇农业用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着从“量”到“质”的传奇跨越。
从人工弯腰到机械驰骋,从背负式收割机到如今的智能农机,固镇县天泽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坡用“天翻地覆”形容家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风吹麦浪遍地金,在他的田里,一台搭载了北斗卫星系统的智慧化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作业,机器可以自动收集多项收割信息,并能实时监控作业质量,确保小麦精准收获。
固镇县先后荣获“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十强县”、农业农村部“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安徽省2023年度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安徽省2023年度“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固镇县交通局规划建设股负责人于刚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固镇县的五蒙高速建设现场,一条新的交通动脉正破土而出。“发展得真快,一切都太不一样了。”机械轰鸣没有盖住于刚发自内心的感叹。
建县以来,固镇迅速掀起乡村道路建设热潮,畅通产业富民路的春风劲吹。到1978年底,乡间道路增至203条,全县公路总里程突破800公里,初步搭建起县域交通骨架。1985年,纳入养护管理的干支线公路达11条,总长度189.4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36%,公路养护体系逐步成型。
如今的固镇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在干线公路网络方面,国省干线总里程已达28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占比32%,二级以上公路占比高达77%,公路等级结构显著优化。当前,宿州至固镇、五河至蒙城两条高速公路正加速建设,预计2025年底竣工通车。届时,将建成东西互联、南北贯通的综合运输通道,对外辐射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站在甲子轮回的新起点,固镇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乘风破浪。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新一代固镇人手中,他们将续写更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故事,奔向更加璀璨的下一个六十年。(尤靖文 凌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