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开始,我们推广种植贝贝南瓜,8月份上市销售,预计亩产值可达1.4万元。”6月25日,淮北市烈山区华家湖社区“产业村长”王爱霞对记者说,接管社区果蔬共富工坊后,她通过推广吊瓜、彩椒、芸豆等高附加值果蔬,增加了工坊整体收益。
今年以来,烈山区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中产销脱节、产业单一、人才缺乏等痛点,出台推行“产业村长”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案,选拔一批爱农业农村、懂科学技术、善经营管理、有乡土情怀的优秀人才担任“产业村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产业村长”能否以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华家湖社区果蔬共富工坊拥有高标准暖式大棚9座,建成初期由社区自营,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技术管理不到位,种植的小番茄产量低、品质不高。“更关键的是,我们把握不准市场信息,种植的果蔬产品上市后总会‘慢半拍’,卖不上价。”华家湖社区党总支委员化苏宝说,通过与寿光唐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托管合作后,技术员王爱霞、曹成冬从山东进驻烈山,果蔬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王爱霞告诉记者,托管9座温室大棚后,她首先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种植结构,同时把技术传给当地群众。2024年,果蔬共富工坊实现收益60余万元,带动20名群众务工增收。
“在这里务工,一天有80元收入,还跟‘产业村长’学到了种植技术。”华家湖社区的石启华说,掌握技术要领后,自家种植的蔬菜产量也大幅提高了。
受聘“产业村长”后,王爱霞把自己种菜十几年总结的保棵生根壮苗、清除肥料异味、预防蔬菜病害、调节蔬菜生长等“高产小处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种植意愿的菜农,带领社区做大做强特色果蔬产业,让基层群众在乡村振兴中鼓起腰包。
走进烈山区古饶镇兴农电商直播基地,“产业村长”宋雷正带领“90后”新农人余传义直播带货。
“我们直播销售的是袋装大豆素食,产品来自古饶镇南园村生态豆品工坊。”直播下线后,宋雷向记者介绍,经过培训,余传义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直播带货达人,刚刚荣获烈山区2025年电商直播技能大赛一等奖。
淮北慧饶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宋雷,负责古饶镇兴农电商直播基地运营,担任该镇前岭社区电商赋能型“产业村长”。
针对本地特色农产品网销难问题,宋雷重点在帮扶培训农村直播电商人才上求突破,目前已培育10余名本土直播带货达人,让古饶镇艾草、笨榨豆油、大豆素食等特色产品“上云触电”。
“端午节前三天,我们通过直播平台售出30万棵艾草,实现6万元收入。”宋雷说,将立足基地,加强直播电商人才培育,打响古饶电商小镇品牌,更好赋能产业发展。
烈山区宋疃镇宋疃社区发展研学游,因缺乏互动体验项目,游客不多。淮北市青少年科教协会副会长刘珂受聘“产业村长”后,引入研学游团队与宋疃社区合作,计划打造共享菜园、劳动工坊、涉农科普展区、亲子互动体验区,增强研学游吸引力,向企业团建、家庭亲子游拓展。
“目前,设计方案已经完成,这些项目近期将陆续动工,预计秋季启用后,年游客接待量可达3万人次,可带来200余万元收益。”刘珂说。
眼下,烈山区首批选聘的18名“产业村长”,已全面参与所在村、社区产业发展工作,在技术培训、产业规划、联农增收、资源引进、产销对接、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他们运用企业思维经营村庄、盘活乡村存量资源、激活已投运项目内生动力,让乡村产业焕发出新活力。”烈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程文昱告诉记者,烈山区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村长”制度,强化服务保障,引导他们在产业赋能、市场拓展上靶向发力,力争培育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试点成功后分步在全区全域推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吴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