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看凤丹花如何打造安徽铜陵亿元产业链-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7/11 16:00:35
来源:新华网

乡村振兴在行动|看凤丹花如何打造安徽铜陵亿元产业链

字体:

  新华网合肥7月11日电(周雨濛)夏日时节,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凤凰山村的凤丹种植基地里,一棵棵凤丹苗茁壮成长,生机勃勃;凤丹加工车间里机器运转声此起彼伏,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等产品不断下线;凤凰山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里飘出阵阵饭菜香……

  凤丹是铜陵市市花之一,也是该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种植历史已有1600多年。在千百年的传承中,这个以花为美、以根入药的独特牡丹品种,已延伸出一条“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的全产业链条。如今,铜陵凤丹正以产业升级和文化赋能的崭新姿态,在铜都大地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2024年,凤凰山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4万元,全市凤丹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

  “花开四季”的转型密码

  凤凰山景区群山环绕,景色迷人。(资料图 梅建广 摄)

  凤丹因产于凤凰山一带而得名,是和洛阳、菏泽牡丹齐名的国内三大名贵牡丹品种之一。每年4月,凤凰山景区的牡丹园内,包括凤丹在内的200多个品种共10万余株牡丹花竞相绽放,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踏春赏玩。景区周边的村民也在“赏花经济”的带动下,纷纷开设农家乐,以当地特色美食招揽游客。

  然而,凤丹花期不过一月,“凤丹花开游客如织,花谢过后人走园空”的现象长期困扰着当地40余家农家乐的发展,更是景区一直以来亟需解决的难题。

  于是,凤凰山景区深入谋划,以花为媒,丰富“四季旅游”新业态。铜陵凤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黄言真表示,他们结合铜文化、凤丹文化和本土农耕文化,增加了相思河雾森步道、凤仪湖森林水上乐园、水上飞人、滴水崖大型声光电实景沉浸演艺等活动项目,打造了滴水崖下咖啡屋、凤栖坪观景平台等多个网红打卡点,还设置了萌宠乐园、露营基地等游乐场所,将“赏花经济”延伸为全年体验。今年“五一”假期,景区还利用凤丹花开时节,策划组织了少儿足球邀请赛、凤仪湖飞天表演、凤凰山下弹唱会等精彩活动,带来43万元的景区门票收入和116万元的营业收入。

  总投资7423万元的凤凰山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将凤凰山景区提升纳入重点建设范围;义安区重点打造的文旅品牌工程江南铜谷风景道,串联起凤凰山、永泉小镇、梧桐花谷等5大精品旅游景区,并连续三年在凤丹旅游月举办江南铜谷风景道徒步大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参与。

  千年文化的基因传承

  游客在牡丹园赏花游玩。(资料图 梅建广 摄)

  凤丹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承载千年文化的“活化石”。凤丹皮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也是全国34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丹栽培系统更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我们这里产出的丹皮,酚含量高,能达到3%以上,这是其他地方不能及的。”凤丹种植技艺的非遗传承人闻松友介绍,凤凰山一带的金沙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和独特的气候一起孕育了丹皮酚含量极高的优质丹皮。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陵凤丹从播种、收获到制作,每一步都十分讲究。优质原料与独特的加工技艺,造就了铜陵丹皮“粉足、皮厚、药用价值高”的核心优势,也让“皖药明珠”的地位愈加凸显。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闻名的中国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凤凰山村的发展与凤丹紧密相连。凤凰山村党委书记张斌介绍,通过组织非遗技艺培训,传承凤丹种植加工技艺,推动产销对接,提高经济效益。目前,该村已种植凤丹2000余亩,生产加工的丹皮不仅销往全国各大中型药材市场,还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亿元产业的科技赋能

  在铜陵凤丹种植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生产牡丹籽油。(资料图 梅建广 摄)

  牡丹籽油、‌牡丹花茶、凤丹花蕊茶、‌面膜、牙膏……在位于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铜陵凤丹种植科技开发公司产品展区,各种凤丹产品琳琅满目。在这里,科技的力量正为凤丹这一古老药材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这几年我们从凤丹里提炼出了牡丹籽油,并延伸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精油、牡丹籽油胶囊等多样化产品线,涵盖保健品、食品、日化品三大系列。最近我们还在和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合作开发牡丹口服乳,让更多人接触并喜爱牡丹产品。”铜陵凤丹种植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聂荣京说道。

  凤丹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赋能,也需要政策的引领护航。近年来,铜陵市出台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凤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凤丹产业由传统药用向观赏、油用、精深加工等综合开发利用转变。目前,全市凤丹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现有凤丹精深加工企业6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

  铜陵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铜陵市将立足凤丹产业基础,全力打造全国南方牡丹传承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国南方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全国南方牡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南方牡丹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全国南方牡丹文化交流示范基地,力争全产业链产值在2035年突破50亿元。(参与报道:方盼亮 查飞)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