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借助高科技手段探索流域生态治理新路径
近日,宿州市埇桥区检察院借助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成功查办系列河流污染公益案件,为流域生态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此前,埇桥区检察院收到志愿者提供的一组河流污染线索:永安镇永中沟有隐蔽排污口夜间偷排污水,灰古镇跃进沟有废弃堤坝阻断水体流通,永镇镇吴付沟的枯竭河道被占用圈养家禽等等。面对这类问题,传统人工巡查存在效率低、易遗漏关键证据、常陷入“人去场清”困境等弊端,让执法监督常常陷入被动。为此,埇桥区检察院引入科技手段,推动公益诉讼办案提质增效。
在永安镇永中沟上空,搭载着4K高清摄像头和GPS定位系统的无人机高效作业。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操控,让无人机沿河道低空环绕侦查。红外镜头穿过夜雾,精准锁定被芦苇掩盖的暗管,清晰捕捉到污水排入河道的画面,同时,沿岸堆积的生活垃圾也无所遁形。在灰古镇跃进沟,无人机沿金圩孜桥河段飞行,精准标记出5处被垃圾严重堵塞的关键节点,高清画面实时呈现南部废弃堤坝坍塌情况,河道梗阻一目了然。在永镇镇吴付沟,无人机俯拍显示河道近于枯竭,3处家禽养殖场围栏侵占河床,养殖垃圾堆积严重,威胁河道行洪与水体安全。
“如今,河道治理有了‘千里眼’和‘会飞的取证官’。”公益诉讼检察官介绍,无人机不仅能突破地形限制,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河道立体扫描,还能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标记污染坐标,获取不可篡改的全景式视听证据链,让隐蔽的污染无处藏身。
依托科技手段获取证据后,检察官秉持“一河一策”原则,向3个镇的镇政府及环保部门制发了三份差异化检察建议。针对永中沟,建议封堵3处排污口,清运4吨河道垃圾;针对跃进沟,建议拆除阻水堤坝,疏通12公里淤塞河道;针对吴付沟,建议取缔3处侵占河道的养殖点,清除3吨畜禽粪便,并开展生态修复。
检察建议下发后,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落实整改。在近日召开的“河长+检察长”联席会上,检察官通过无人机拍摄的河道对比影像,直观展示了治理成效:永中沟排污口封堵严实,水质恢复清澈;跃进沟废弃堤坝被拆除,12公里河道恢复灌溉功能;吴付沟养殖围栏被取缔,垃圾清理完毕,行洪隐患消除。
埇桥区河道众多、水域面积大,如何实现流域治理从“点”上突破到“面”上长治久清?埇桥区检察院、环保部门、河长办密切合作,建立流域水生态协同共治机制,并将无人机巡查固化为“季度体检”制度,对区域水网进行系统性扫描,巡查获取的数据纳入环保部门“一河一档”数据库。同时,依托“河长+检察长”协作平台,对巡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或重大风险隐患,及时通报相关行政部门,督促开展专项治理。
据埇桥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实施全域航拍监管以来,全区15条重点河道水质优良指标显著提升,累计清理各类隐患80余处,流域治理实现全面升级。(记者 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