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合肥供电公司获悉,合肥从新能源开发、绿电消费、应用场景建设等多方面发力,正在加速构建更清洁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用能保障。
在肥东县八斗镇的绿色田野间,一个个分散的中小型光伏电站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当地利用近百个闲置坑塘资源建设了这座容量为382.95兆瓦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400万吨。
在巢湖市槐林镇起伏的山峦间,一台台不停转动着的发电机组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槐林镇这座总装机容量99兆瓦的风电场已运行超10年,总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电力供应平稳作出了贡献。
目前合肥正加快电网基础建设,同时发挥合肥光伏和储能产业优势,推进本地绿色能源开发。
合肥供电公司积极推动光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并网,通过升级电网架构、试点建设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等举措,保障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稳发满发;政企协同引导集中式新能源向电网资源充足、用电负荷集中区域布局,促进分布式光伏有序友好消纳。
本地绿电蓬勃发展的同时,合肥更积极借助“外力”,引入来自西部的清洁能源,全长1055公里的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该工程是首个在合肥落地的“西电东送”项目,2026年投产后每年可向安徽输送电量约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将显著提升安徽省能源安全和绿电消费比重,助推“双碳”目标落地。预计至2026年,合肥地区年均绿电量将从目前的120亿千瓦时提升至185亿千瓦时。(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吴奇)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