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站里锤炼“新农人”-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7/18 08:32:24
来源:安徽日报

试验站里锤炼“新农人”

字体: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羊湖羊新品种新品系培育及良种扩繁”项目核心技术环节的工作,正在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紧张有序地进行。

  安农大科研团队的师生们采用激素调控、人工授精等手段,不仅缩短了繁殖周期,还提升了良种扩繁的整体速度和种群整齐度。

  在试验现场,来自安农大动物科技学院的多名研究生与本科生在张子军教授的带领下,全流程参与同期发情处理、精液质量检测与子宫颈口输精等关键环节。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控,学生们在“手把手”教学中快速成长。

  张子军表示,实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也深化了他们对现代肉羊繁育技术体系的理解。该项目的有序推进,为新品系的选育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当地乃至全国的肉羊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坐落在定远县,是安徽农业大学面向农业主产区的重要科研平台之一,也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实践锻炼和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阵地。

  “在学校时,大家可能只钻研某一专业,但到这里就必须兼顾草地生态、农业经济和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黄桠锋博士感叹,“课堂上倡导的‘农区草牧业’远不止‘种草喂羊’这么简单。它涵盖草种筛选、羊舍管理、粪污循环利用乃至生态环境修复等环节,是一套系统化的生产方式。”在他和老师同学们的努力下,原本被当地村民视为杂草的野生牧草,通过筛选加工成一种新型优质牧草,被挖掘出新的经济潜能。抽象的专业概念,一一在乡间的泥土与烟火气里被激活。

  田野远比课堂更加真实而多元。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陈家宏告诉记者,每村每户都可能存在独特的生产环境与需求,必须因地制宜才能解决问题。安农大师生们在对农户深入了解与持续交流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真谛。

  很多来自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在这里生根发芽。程箫博士带队研制温湿度监控系统,为羊舍提供精准管理;还有一些成员尝试将光伏发电和环境控制技术结合,让养殖既省钱又环保。试验站还会定期举行技术交流会,把农户、企业、政府和专家聚在一起,研讨如何在草牧业中做到“优选牧草、智育良种、生态养殖、循环共生”。

  试验站帮农户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师生们成了当地农民和农业企业家们最欢迎的“读书人”。大家遇到难题或者有想法时,都会想到联系试验站去寻主意。陈家宏说,这份信任也激励着大家把更多的热情注入这片土地,“这些学生们毕业后不一定都留在定远,但他们一定能带上‘服务社会、回馈农村’的理念走向下一个人生舞台。”(记者 陈婉婉)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