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文旅协奏曲-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7/21 08:23:29
来源:安徽日报

轨道上的文旅协奏曲

字体:

  今年1月至6月,黄山市的6个高铁站共发送旅客364.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3%;到达旅客363.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9.5%。其中,黄山北站共发送旅客308.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0.6%;到达旅客305.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1.4%。

  黄山市高铁旅客增长明显有哪些原因?它与黄山市的文旅产业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这些关联又给黄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十年筑就“米”字高铁网雏形

  高铁如网,重构了时空版图,让远方触手可及。

  今年1月5日,首辆黄山直达香港的高铁开行。从黄山北站乘坐高铁,5小时28分即可到达香港西九龙站。此前,旅客需先从黄山北站乘车,到达深圳北站后再转车至香港西九龙站。

  “目前,全国21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都有高铁直达。”7月17日,谈起黄山市的高铁便捷性,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芜湖车务段黄山北站党总支书记程哲说。

  今年是黄山市迈进高铁时代的第10个年头。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安徽段开通运营,黄山市有了通往大山之外的高速列车。2018年12月,杭黄高铁通车;2023年12月,昌景黄高铁通车;2024年4月,池黄高铁通车;‌2024年10月,宣绩高铁通车……如今,“米”字形高铁网雏形正在形成。伴随着多条高铁线路的陆续开通,黄山市相继建成黄山北站、歙县北站、三阳站等6个高铁站,并实现县域高铁全覆盖、所有区县通高铁。

  “池黄高铁开通后,沿江经济带旅客来黄山市更为便捷,经黄山北站中转南下的旅客增长明显。宣绩高铁和沪苏湖高铁开通后,上海、苏州、南京等周边城市旅客来黄山更为便捷,周末流量增长明显。”对于今年上半年到、发旅客增长明显的原因,程哲从高铁线路越织越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除了线路越织越密,开往黄山市的车次也越开越勤。今年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黄山北站图定日均开行列车由198列增加至250列,新增52列。此外,该站根据客流变化,在高峰时段加开开往南京、上海、合肥、北京等方向的列车。

  伴随着线路的越织越密、车次的越开越勤,黄山北站的交通枢纽作用也日益凸显。2015年,黄山北站日均发送旅客5200人次;2019年,日均发送旅客达1万人次;2024年,在日均发送旅客增至1.46万人次的同时,年发送、到达旅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日均发送旅客数量再创新高。“目前单日发送旅客最多的是4月6日,为4.72万人次。”程哲说。

  多方合力布局“高铁+文旅”

  高铁如棋,谋局在先、落子精准、协同推进‌,方能释放澎湃动能。

  7月5日下午,“齐云生活居·行走徽州”主题旅游列车首发。该主题旅游列车是上铁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休宁县深化文旅融合、推动区域协作的创新之举。未来,双方将在旅游市场拓展、旅游产品开发、交通接驳服务优化等领域开展合作,把长三角的活力与古徽州的静谧联动起来,努力打造“快旅慢游”新模式。

  作为旅游城市,黄山市为打好“高铁+文旅”这张牌,多次推出“高铁+景区”联票优惠。去年4月26日,黄山西站投入运营之际,黄山区组织百余家景区、酒店民宿和特产企业推出多项优惠政策:旅客凭抵达黄山西站的车票信息及有效身份证,可享受翡翠谷、九龙瀑、洞天湾等7家景区免门票以及用餐点菜8折、酒店民宿门市价6折至8.8折等优惠政策。今年7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旅客抵达黄山市后三日内,凭车票信息及有效身份证,可享受黄山九龙瀑、徽州大峡谷、花山谜窟等景区的门票优惠以及住宿优惠,部分优惠低至2.8折。

  能否从高铁站快速、便捷地到达景区和酒店,是旅客选择高铁出行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目前,黄山北站共有发往黄山南大门、徽州古城、齐云山、宏村、西递等景区景点的旅游客运线路7条。为加强高铁站与景区交通接驳,目前黄山市的6个高铁站共开通旅游客运专线21条,串联景区景点40余个。“我们正在加速构建直达景区、方便快捷的全域交旅融合联程运输体系,努力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无缝出行体验。”黄山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道路客运科科长宋琪介绍。

  当疾驰的列车将“诗与远方”无限拉近,随之而来的是旅客的“快旅快离”。为将“匆匆过客”变为“深度体验者”,黄山市积极发展夜经济,并以灯光为笔、文化为墨。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齐云山风景区的打铁花、横江舞金龙、炭花舞等非遗表演便如期上演,黄山演艺城里的大型史诗文旅演艺《徽秀》便拉开帷幕,徽州区呈坎村的青石板路上便鱼灯起舞、人潮涌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黄山市住宿业营业额26.5亿元,同比增长8.4%。

  传统村落乘“轨”焕发新生

  高铁如弦,奏响文旅经济协奏曲,也为城乡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

  “我在手机导航上一查,从黄山北站到这里只需要10分钟,于是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7月17日,在徽州区西溪南村的石板桥上,记者遇到来自上海的游客王丽丽。王丽丽说,仅花两个多小时便从都市穿越到田园、从喧嚣回归宁静,便捷的交通让她能够随时开启“微度假”模式。

  近年来,借助高铁的便捷性,黄山市的多个传统村落乘“轨”而上,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享有“现实版的绿野仙踪”之称的徽州区西溪南村便是其一。

  “2015年之前,西溪南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2024年,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95万人次。”西溪南镇党委副书记胡剑霖说,回望过去10年西溪南村游客量的增长,恰巧与黄山北站运送旅客的增长量成正比。

  为充分利用高铁的辐射力,西溪南村专门开通了往来黄山北站的旅游公交,法定节假日期间每半个小时一班车。如今,这个不到3平方公里的传统村落,已建成各类民宿酒店80余家,引进培育文创、咖啡等业态40余个,吸纳扶持创业、就业人才1000多人,年旅游总产值突破2亿元。

  因高铁而改变的还有黟县东站所在地西递镇。源川村距离黟县东站仅1公里。2023年12月黟县东站投入运营后,在上海务工的村民徐贵华返乡并将自家的民房改造成了民宿。“床、桌椅等家具全是采用徽州木工传统技艺,一刀一锯、一刨一磨打造出来的。”徐贵华说,古色古香的徽州传统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回头客。如今,民宿的日常入住率超八成,节假日全部满房。

  西递镇副镇长许跃告诉记者,返乡开办民宿的村民不止徐贵华一人,黟县东站开通后,全镇新增民宿70多家。

  今年1月至6月,黄山市全市景区共接待游客2395.95万人次,同比增长17.92%。在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燕看来,“高铁+文旅”不仅意味着推动游客与景区更高效的“物理连接”,更代表着引入一种新的文旅元素、场景和空间,需要更多的‌创新协作与资源整合‌才能产生更好的交旅融合“化学反应”。(记者 袁中锋)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