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开启,平稳电力供应至关重要,国网合肥供电公司从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使得电网运行更可靠、电力服务更优质,护航广大市民安心度过“清凉一夏”。
负荷三创新高,度夏准备充分
今年7月上旬出现一波持续35度以上高温天气,合肥电网多项纪录连续刷新。截至7月20日24时,合肥地区7月总用电总量达48.48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20.44%。
入伏后,合肥又迎来新一轮持续高温天气,电网最大负荷稳定高位运行,电网最大负荷或将再创新纪录。
迎峰度夏前,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从供电“源端”发力,提前开展全市电厂燃料储备、顶峰能力等情况摸底,进一步强化统调电厂的同质化管理,新并网各类电源容量100.04万千瓦,确保度夏期间发电机组稳发满供。
城市平稳度夏,电网建设是“核心”环节之一。6月21日,500千伏舒邑变电站顺利投运,这是全市第六座500千伏变电站,安徽电网“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站点新增200万千伏安变电容量,可满足超百万普通家庭需求。今年上半年,合肥电网共投运新变电站7座,新增变电容量283万千伏安。
今年6月底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先后完成130余座变电站的270余项检修工作,12条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超高压和特高压线路合肥段的检修任务,并对桥头集、放王等20余座变电站开展升级改造,有力地提升了今夏合肥电网“健康水平”。
新能源“发力”,虚拟电厂调度科学
7月20日11时58分,合肥地区新能源发电出力达406.73万千瓦,创历史新高,约占地区实时总负荷的35%。截至目前,合肥新能源总装机容量为624.34万千瓦,占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的54%。新能源成为电网平稳度夏重要力量之一。
配合新能源发展,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同样“不可小视”。当前全市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为33.26万千瓦/129.92万千瓦时,它们可以储存并“转移”部分光伏电力至19时之后晚高峰时段使用,有力促进了新能源消纳,进一步增强电网供电和调节能力。
迎峰度夏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对全市21家用户侧储能电站开展走访,了解电站满功率充放电能力、日充放电计划等情况,协助用户优化储能设备充电、放电时间,改变充电、放电模式,精准缓减部分区域电力设备重载现象。
合肥虚拟电厂于2020年2月正式上线,2023年在国内率先升级为“5G+量子加密”虚拟电厂系统。目前合肥虚拟电厂接入资源总容量1205.3兆瓦,它本身不发电,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把散落的充电站、换电站、光伏电站、新型储能等负荷整合起来,实现统一、精准的智能控制和协调优化。
电网运维给力 客户服务优质
7月21日午间,在500千伏肥西变电站内,无人机和巡视机器人自动对全站重要电力设备开展巡视和红外测温工作。
肥西变是合肥地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皖电东送”中重要枢纽变电站之一。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站最大运行负荷接近200万千瓦,相当于电网历史最大负荷的15%以上。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通过变电站区域智能巡视系统对辖区重点变电站开展精细化特巡,组织运维人员在每天的午高峰、晚高峰时段开展红外测温特巡全覆盖,吉泉线、淮芜线等华东供电“动脉”沿线的14座无人机机场每日开展两次精细化巡视和带电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问题隐患。
夏季全市空调降温负荷接近总负荷五成。为了进一步提升抢修服务速度和质量,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进一步优化抢修驻点,分区域组建了由200人组成的应急抢修队伍,充分配备抢修工具、备品备件,补充中、低压发电车和应急电源车等先进装备。
市民拨打供电服务热线后,距离最近的服务驻点最快时间抵达现场。抢修作战指挥平台向市民手机发送短信,打开其中链接,现场故障原因、抢修进度等情况一目了然,客户可全面掌握抢修进度。抢修作战指挥平台同时可以更好地做好抢修人员调配,提升处置故障效率。
迎峰度夏期间,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有序引导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等领域不断优化用能方式,更科学、合理用能,保障城市电网安全运行。(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