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稻浪翻青。7月24日中午,来安县水口镇油坊村种粮大户高学兵站在田埂上,看着清凌凌的河水顺着渠道汩汩流入自家的800多亩稻田,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亏得镇里调水及时,稻子没受旱。”高学兵对记者说。
此时,不远处的清水村,在王德山家庭农场里,来安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张华中正卷起裤腿,顶着烈日探查稻株。汗珠顺着帽檐往下滴,他哪里顾得上擦,一边看一边对王德山说:“孕穗期要浅水勤灌,既降温又促穗分化,老王你记住,水层保持在3厘米至5厘米最合适。”
今年以来,来安县累计降水量359.7毫米,较常年少四成多;梅雨期雨水更是“缩水”近五成,水库塘坝蓄水量仅0.91亿立方米,为总蓄水能力的38%,虽能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但农业灌溉用水缺口较大,抗旱保苗成了全县上下的“头等大事”。
“我们充分发挥建成水利工程作用,优化调度方案,提引外水8800万立方米,相当于40多个小水库的水量,有效缓解了旱情。”来安县水利局局长张越告诉记者,该县年初就对全县20个国有水库、泵站以及两处临时泵站的设备全部进行检修,确保抗旱设备开机率100%;同时严格执行“先生活、后生产”原则,科学统筹内水外水,动态监测重点水源地蓄水量,在丘陵圩区实施沟灌补墒,在山区推广机井滴灌喷灌,让粮田得以精准“解渴”。此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防范“旱涝急转”风险。目前,全县农业灌溉和人饮用水形势相对平稳,局部区域农业用水仍紧张。
农业稳产丰收,灌溉用水是保障。当前,来安县水利、农业农村、防汛抗旱等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开展水源调度、电力保供和逐级提水,按照“错峰蓄水、梯级提水、科学配水”原则,确保满足各乡镇农业灌溉基本用水需求。
记者 罗宝 通讯员 吕华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