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建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打造“光伏+储能+直流充电+风光互补照明”的一体化方案,实现多源互补,展示了绿色低碳办公园区的可行路径。
作为典型的工业园区建筑型光伏应用案例,项目采用EMC模式建设运营,于2024年3月启动建设、7月投运。项目集成0.66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38.4千瓦时锂离子电池储能、240千瓦分体式直流充电桩、7.5千瓦微风离网系统和风光储互补路灯,构建“光伏+储能+直流充电+风光互补照明”多源互补系统。
据介绍,该光伏系统年均发电量63.99万千瓦时,自用比例达到65%,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保障园区日常用能稳定,同时有效降低用电成本。
园区内设置的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可同时满足4台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提升绿色出行便利性。园区部署的7.5千瓦微风离网系统,巧妙利用低风速环境资源,其高度优化的风能捕获效率与先进永磁发电技术相结合,即使在城市微气候下亦能实现高效能量转化。
该系统配置高性能储能单元,不仅可作为日常电力供给的有效补充,显著提升园区能源自给率与灵活性,还具备离网/并网双模运行能力,可在电网波动等极端情况下提供应急备用电源保障,大幅增强了园区能源系统的韧性和可靠性。
此外,园区道路设置的风光储互补路灯,深度融合了小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与储能技术,实现夜间照明自给自足,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绿色照明水平。
项目投运后,预计年均经济效益可达34.1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约5.57年,为中小型园区、新建厂房和科研机构绿色用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推动园区绿色转型,为合肥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城市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发展。(肖融)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